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深化中原红盾护农行动,焦作市工商局自9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六抓”工作举措,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好转,保障三秋农业生产安全。
一、抓组织推动,促行动落到实处。市局成立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农资打假整治工作,并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整治重点、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等等。县(市、分)局比照市局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负责推进。同时,市局将农资打假整治行动成果纳入全年整个红盾护农行动的总体指标体系,进行考核验收,确保了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抓主体合法,严把经营主体准入关。依托中原红盾市场巡查集中行动,对农资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健全农资经营主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无证无照无资质等经营条件的农资经营主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规范农资经营者主体资格。
三、抓质量提升,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监管。加强了对种子、农药、肥料等三大类农资商品的监管,严查进货渠道是否正规,严查外包装、合格证、质量标签是否合法,严查实物是否与标签标注的内容相符、是否过期、失效、变质。同时,开展农资质量抽样检测,对质量抽检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依法立案查处,严防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
四、抓行为规范,督促农资经营者严格自律、守法经营。采取行政约谈、走访座谈、巡查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并执行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农资退市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和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度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督促农资经营者亮证亮照经营,悬挂《农资经营户自律经营规范》等,积极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有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依法经营水平,对农资经营者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违法行为;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傍名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震慑不法分子,绝不姑息。
五、抓案件查办,增强行动打击成效。突出重点区域,对农资主要销售和使用地区,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的区域和经营单位,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者,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者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同时,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报送制度,加强与质监、农业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博爱县局对红盾护农行动前两阶段中执法检查有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排查,与厂家联合,当场查扣涉嫌假冒周麦系列小麦种子990公斤。
六、抓宣传引导,强化维权指导服务。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和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维权能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消费维权服务站、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宣传媒介和平台,不断增强农民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修武县局开通24小时农资维权热线,建立农资维权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调解化解农资消费纠纷。博爱县局联合博爱县电视台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对经销不合格农资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截至目前,共检查农资经营户2099户次,抽检各类农资商品60余批次,取缔无照经营户9户,查处超范围经营户1户,查处不履行“六项义务”农资经营户13户,查处农资案件38件,罚没金额7.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