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系列中,前者是基于期货主力月份合约价格编制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流动性、移仓成本、冲击成本和指数跟踪等需求,旨在为未来推出指数基金、指数期货及期权、指数等衍生品奠定基础。后者则是基于交割月及其后最近月份合约价格编制的,主要反映现货价格变化情况,它与、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度较高,可以作为通胀预警的先行指标及宏观调控的参考。
而在今年3月,中国期货监控中心已正式对外发布“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指数”(CCCI)。上海期货交易所更早在去年12月正式发布期货价格指数。
(责任编辑:DF1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