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4日讯 (记者 李飞飞)太原市休闲观光农业已崭露头角,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节假日走出城市,走进乡村。为提高太原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能力,解决经营主体运营思路等难题,今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太原市人大农村委视察报告提出,要突出农味搞项目,在“农”字上做文章。
目前,太原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单一,仅处于采采果、吃吃饭、垂垂钓的层次,而承载项目的民俗文化底蕴和农业内涵的提升及挖掘工作做得很少,造成观赏性、趣味性不强,难以提高重游率。同时,有的经营者往往凭经验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太原市人大农村委专题调研后提出,太原市休闲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状况准确定位、合理划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域,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避免重复,注重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功能定位与开发。同时,借助绿色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载体,大力发展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场、农业公园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同时,还可以发挥旅游部门作用,采取与各大旅行社联姻的方式,精心组织精品的农家一日游,吸引外地游客,努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休闲观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