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花卉产业
清流县嵩溪镇农民郑开红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完成了一个由“庄稼汉——种花户——花商”的人生“三级跳”,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花大户和花卉经销商,当上了清流鸿翔农庄公司的老总。每年经他公司培育出来的非洲菊等鲜切花种苗,种满了清流6000多亩土地。
清流花卉产业
清流县嵩溪镇农民郑开红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完成了一个由“庄稼汉——种花户——花商”的人生“三级跳”,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花大户和花卉经销商,当上了清流鸿翔农庄公司的老总。每年经他公司培育出来的非洲菊等鲜切花种苗,种满了清流6000多亩土地。
郑开红的人生角色转变,得益于清流近年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清流鲜切花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非洲菊、玫瑰、香水百合等花卉8000多亩,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成为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而花卉也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打产业。
清流花卉产业
政策扶持 花开满园
“到清流种花创业,除了省补资金外,县里每亩大棚补助6900元。”提起到清流创业时的情景,台商吴晓秋特别感慨。她说,300多亩花卉大棚,一下子补助100多万元,足见当地发展花卉产业的决心。
吴晓秋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2009年,这个美丽的台湾姑娘看好大陆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最终选定了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并在核心区嵩溪镇成立了三明花仙子花卉有限公司。初到清流,她得到政府方面的大力扶持,嵩溪镇帮助协调出几百亩土地创建花卉基地,所租用的土地前2年租金,全由政府全额补助。2010年3月,她还被嵩溪镇聘为“镇长助理”,共同服务台商和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
官开仁是该县林畲乡人,2010年,在台商的带动下,他建起15亩花卉钢架大棚种植玫瑰,并得到10万多元政府补助。在他的带动下,短短两年时间,这个乡已发展玫瑰种植千余亩。
几年来,清流花卉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而这离不开县里的政策扶持。2006年,清流县提出“发展苗木5万亩,花卉5000亩”目标,并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关于扶持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在用地、资金扶持、政策引导及项目扶持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县里每年还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花卉产业区的发展,并逐年增加。同时,对花卉产业实行“三包两统一赊一补”(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指导、包花卉收购,统一清流花卉品牌、统一销售,公司垫付种苗款,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
为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为鲜切花销售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2009年,清流投入1000多万元,在嵩溪镇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市场,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科技助力 花开艳丽
清流花卉发展之初,就与科技结下不解之缘。过去,我省没有专业化的鲜切花种苗生产基地,鲜切花种苗完全依赖国外和外省调入,价格高,质量也无法保证,制约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2005年,清流主动与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攀亲”,投入400多万元组建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鲜切花卉良种繁育和优质鲜切花生产。
一花引来百花香。不到两年时间,鸿翔农庄建起花卉优质种苗繁育和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并投资700多万元建起1座种苗组培工厂,相继开发出了“香石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非洲菊无病毒种苗生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依托这些技术,鸿翔农庄每年可产出花卉脱毒试管苗非洲菊、康乃馨、香石竹、山樱花及百合等1100多万株,填补了我省专业化生产鲜切花种苗的空白,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2011年,清流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清流花卉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探索和构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开放、高效、务实、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
清流花卉还与国外“联姻”。2007年,清流盛雄花卉有限公司与荷兰玫瑰花种植的顶尖专家范德伟杰登先生在“6·18”“结亲”,引进试种红色一号、安吉丽娜、卢克索等9个荷兰玫瑰新品种。试种期间,范德伟杰登每两个月来一次清流,呆上近两周,平时通过网络监控试种基地花卉的成长情况,随时给予技术帮助。清流县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反租倒包”、“订单到户”、“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项目成果的推广。目前,荷兰玫瑰已在清流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仅玫瑰种植一项,就达2000多亩规模。
台湾的新技术、新品种,也成为清流花卉产业发展壮大的催化剂。台商吴森源先生创办的森源兰蕙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无土栽培技术,主要经营春兰、春剑、莲瓣、蕙兰、四季兰等中国兰花品种。为加快优质兰花繁育,以更多更新的兰花品种占领市场,今年初以来,森源兰蕙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扩建1万多平方米兰花培育大棚和一幢二层兰花组培室大楼,积极扩规模增效益。森源兰蕙的国兰组培技术在国内位列前茅,公司在原有的600平方米兰花组培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扩建800平方米的全自动炼苗室和组培室,建成后,预计年可组培兰花苗400万株以上,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兰组培中心。
美丽产业 花开富贵
这些天,清流县林畲乡花农曾英忠格外忙碌,他种了10多亩花,预计年可收入10多万元,眼下虽是销售淡季,但在协会帮助下非洲菊卖到福州、泉州一带,销量不错。
2008年,46岁的曾英忠大胆跨出了致富的第一步——种植花卉,顶着村里人笑话他“地里种出鲜花来不能当饭吃”的风言风语,在自己的田里种下了3.5亩非洲菊,当年,他收入3万多元。
有了曾英忠的成功示范,当地许多村民加入到花卉种植行列中,几年功夫,林畲乡花卉种植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品种也从单一的非洲菊,发展到玫瑰、非洲菊、红掌等多个品种。2010年,种花户自发成立花卉协会,抱团闯市场,种植10亩以上的种花大户,年户均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几年,花卉种植的“赚钱效应”不断在清流扩大。目前,清流花卉种植户已达1000户以上。林畲乡种花户官开仁,2008年开始种植玫瑰,目前已种植非洲菊、玫瑰等花卉20多亩,年收入达2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有十几户农民加入花卉行业,种植面积近百亩。三明市清龙生态兰花有限公司的老总赖张龙,从一个常年在外做兰花销售的打工仔,回到清流从事兰花种植,目前已投入700多万元,完成兰花育苗盆的建设和3万平方米兰花种植大棚建设,基地兰花种植品种达到100多个。
“无缝对接” 花开长久
上月,近千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花艺大师、媒体记者和全国各地600多家花店店主齐聚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福建清流,参加2012中国花店发展论坛暨全球鲜花速递联盟大会。
为期三天的盛会,将清流推向全国花卉行业的最前沿。“全国电子垃圾换鲜花”时尚公益活动、时尚与环保的经典结合——人体花艺秀、首届春舞枝杯花艺设计大赛,以及德国高级花艺大师Brigitte Heinrichs、日本花艺大师树所和数十名台湾、香港、上海等地花艺名师竞相登台献艺,为清流花卉走向全国市场吹响进军的号角。
花卉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几乎同时,“幸福的烦恼”也紧跟而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怎么办?虽说近年相关部门也在竭心尽力地解决这个问题——成立花卉专业合作社、创建花卉交易市场、培育花卉经销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花卉产业良性发展。但如果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没有一个大市场的支撑,将会陷入困境。
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已成为清流花卉产业迫在眉睫的重任。2011年底,清流与全国花卉行业龙头云南春舞枝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清流成立福建春舞枝全资子公司,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春舞枝遍布全国的鲜花无缝终端网格配送,推介销售清流花卉。
今年2月3日,清流花卉市场迎来了新的销售模式。春舞枝“12580”等鲜花电子商务平台入驻清流正式运行,通过“12580”鲜花电子商务平台,清流的鲜花预订业务可在全国为客户送达,并与全国市场实现“无缝对接”。
“长久以来,中国花店发展论坛都安排在上海、深圳、昆明、福州等大城市召开,全球鲜花速递联盟成立仪式也都在繁华都市举办。在一个山区县城举办这样的盛会,对我们来说尚属首次。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与清流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福建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裕长说,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清流花卉产业一定会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