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把“加快推动天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天津将搭建“涉农信息服务资源平台”列为2012年的天津市“民心工程”。为此,天津将搭建涉农信息服务资源平台,建设5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和1500个农村信息服务点。该项工程将聚合农业、气象、文化等多元信息,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平台。
市气象局副局长郭虎介绍,“为农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体系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本市武清区和宝坻区列入全国121个乡村气象信息服务专项建设区县,中央投资158万元,区县政府配套140万元,用于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示范工作。今年又新增加了静海和宁河。
目前全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4300余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乡乡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并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基层气象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基本完成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示范建设,建立了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声讯电话、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全国处于领先城市之列。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手机短信发布系统,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实现面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的“直通式”服务。
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处姚巍介绍,本市不断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实现农业气象预报业务规范化、定量化、***细化。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服务中的应用,完善市、区县两级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
预警大喇叭通过网络传输
实时监测设备传输的数据,有利于气象部门为设施农业大户或养殖大户提供***细化服务。比如一位设施农业管理人员遇到特殊天气,他会收到这***的短信,便于及时采取***关措施。“今日夜间小到中雪明天大雪局部暴雪,大风强降温随后而至。温室大棚今夜明天务必注意除雪,防止大雪压棚造成损失。”“此次降雪将于今天夜间结束,明天多云转晴,明天夜间最低温度-15℃。温室大棚务必注意夜间保温”等等。
目前本市已建成了105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在建2个,共建成41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室,建成了100余套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这些预警大喇叭连接村里面气象信息员(一般都是村长)的手机,如果遇上村长在外面开会,气象预警短信照***可以通过村里面的大喇叭播放出来。原因是村里面的大喇叭加装了移动通讯部门的GPRS网络传输终端和一个功放机,所以村长接收的气象预警短信可以自动转换成语音,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全村的人们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