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欧第一乳企18亿入股 中粮引洋牛为蒙牛换血 返回首页

欧第一乳企18亿入股 中粮引洋牛为蒙牛换血

时间:2012-06-19 08:40来源: 作者:收藏

  蒙牛一出手,手笔都是大的。6月15日晚,Arla Foods与蒙牛及中粮集团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协议,投资17亿丹麦克朗购买蒙牛约6%间接股份。

  在从“民牛”成为“国牛”之后,蒙牛再度引入“洋牛”,打造自己的混血身份。

  成立于1863年的欧洲第一大乳企、全球最大有机乳品供应商丹麦ArlaFoods(爱氏晨曦)上周末耗资17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8亿)从厚朴手中买下CO FCO Dairy30%的权益,间接入股蒙牛6%,从奶粉合作方上位成有权参与管理的二当家(占股7.89%的瑞银为财务投资)。

  事实上,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Arla与蒙牛2006年合资成立蒙牛阿拉之后,2010年12月变身欧世蒙牛时,双方持股比例已发生微妙改变,外资在合资公司乃至蒙牛的话语权逐渐加强。

  Arla三次更名股份悄变

  蒙牛一出手,手笔都是大的。6月15日晚,Arla Foods与蒙牛及中粮集团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协议,投资17亿丹麦克朗购买蒙牛约6%间接股份,到会者包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商务部长陈德铭以及丹麦王储腓特烈、副首相玛格丽特·威斯塔格、贸易部长皮娅·奥尔森·迪尔等政府领导人。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表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奶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合作,“外资的引进及先进管理技术的植入,将使蒙牛在提升品质和消费者信赖方面获益良多,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的成立也将帮助中国乳业从上游奶源建设和质量管理都直接对标国际乳业先进水平,促进全行业的升级。”

  据Arla CEO Peder Tuborgh介绍,Arla是欧洲最大、成立时间最长的乳企,有两万多名员工、200多名研发专家,与7700位瑞典、丹麦和德国牛奶生产者合作,在13个国家有生产厂,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在英国、瑞典、丹麦均为销售冠军,去年营收550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94亿),在全球乳业排名第五。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乳品市场,让Arla很感兴趣。“作为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Arla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包括为蒙牛引进丹麦牧场管理体系,应用于蒙牛前端质量管理中,派出专家小组,指导蒙牛进一步完善牧场及生产HACCP质量体系,引进新技术提高单产等。”简而言之,这听上去不多的6%股份将迎来Arla真刀真枪的实干,合作将全面覆盖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各个关键领域。

  事实上,虽然本次被翻译为拗口的“爱氏晨曦”,但Arla在蒙牛的发展史上却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记者翻查资料发现,Arla与蒙牛2006年合资成立蒙牛阿拉,注册资本1.8亿,共同投资5.4亿元,其中蒙牛占股51%,Arla公司占股49%。而2010年12月,合资公司改为欧世蒙牛,改变的不仅仅是“阿拉”成了“欧世”,且还有双方从未宣布过、外界也从未发现的持股比例变化。

  南都记者注意到,2010年的蒙牛财报中,在欧世蒙牛的持股已由51%降为46.65%(此前数年财报未提及该合资公司),应占营收从2.58亿下降至1.95亿,应占亏损从635.9万扩大至1596.3万。而2011年虽然在改头换面之后,应占营收上涨至2.86亿,但由于销售成本及经营费用增加至3.2亿,还出现3494.8万的应占亏损。照此推算,在耕耘长达6年之后,欧世蒙牛去年总体营收不过6.13亿,而按照Peder Tuborgh的说法,Arla去年在华营收约为7亿丹麦克朗(约7.56亿人民币),基本由与蒙牛的合作构成,而正是因为这一合作的深化,寄望到2016年在华收入增长5倍。

  厚朴持股3年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调发布Arla入股的新闻通告数小时之后,蒙牛才于当晚近23时公告宣布,洋巨头所获6%股份来自3年来一直“潜水”的厚朴。公告显示,HOPU USD Master FundI L.P的全资附属公司Ecostar Investment Limited出售于COFCO Dairy全部已发行股份的30%(COFCO Dairy为COFCO Dairy Investments Limited唯一股东,后者持有蒙牛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9.66%),而由于3年的禁售期,这部分股份将在获蒙牛书面同意后,于7月27日生效后才能完成。与此同时,Arla也必须由此获得3年的禁售期。

  记者了解到,2009年7月6日,中粮和厚朴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开创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这一交易也是迄今中国食品行业中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宗。彼时设立COFCO时,厚朴占股三成,推算出价约在18.3亿港元,而三年之后以22亿港元出手,年化投资收益不过6%,着实算不上一笔多赚钱的买卖,而更像是“扶上马、送一程”的“人情交易”。

  蒙牛大建牧场接洽恒天然

  而从中粮近三年的运作看,其已在去年6月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之后,7月斥资近36亿港元场外大手笔增持1.42亿股,将持股比例由微调后的19.92%升至28.04%,使得曾与牛根生一道披荆斩棘创立蒙牛的原团队已基本全身而退。又在去年黄曲霉素事件之后,赶在12月30日的最后时刻抄底,以平均每股18.689港元的价格买入220万股,涉及资金4112万港元,将所持股份由微调后的27.96%增至28.09%,2011年年报显示,其目前持有蒙牛28.06%股份,虽然是保持在30%的全面收购“红线”内运作,但随着杨文俊退出、孙伊萍接棒过程的完成,中粮在蒙牛的话事权得到充分体现。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中粮认定蒙牛过度追逐业绩增长,重营销、轻奶源是近来安全事故不断的根本原因,因此孙伊萍已将奶源建设视为重塑品牌中的核心。从今年3、4月就开始整合1.5吨以下小奶站,清理OEM代工厂300家,甚至还与现代牧业大股东和管理者进行沟通,意图将其纳入旗下。同时加快自建牧场步伐,专门成立全资子公司富源牧业,计划在全国设立6个自建牧场,十二五末实现10万头奶牛规模的目标,几乎等于再造一个现代牧业。

  而从蒙牛官方宣布的目标看,其已将原计划在2016年或2017年实现的100%牧场奶目标提前到2015年完成,计划年内于东北、河北、内蒙、华南等地筹建8-12个千头及万头以上牧场,预留规划资金多达35亿。蒙牛总裁助理王富甚至对媒体表示,新建设牧场亦包括参股合作,正与包括一半奶源供给蒙牛的恒天然洽谈。而据记者了解,后者已在今年4月对蒙牛进行了两天走访,并决定组织国际团队进驻,用几个月时间全面调研,给出质量安全控制改进方案。

  “蒙牛黄曲霉素事件时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奶源。”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虽然与Arla的合作不一定是孙伊萍上任后才开始谈起,但目前中粮力量的介入的确是对宁高宁此前思路的进一步贯彻——即质量是重中之重,而奶源又是一切安全的源头。

  南都记者吕静莲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