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大资本会彻底改变养猪业生态 返回首页

大资本会彻底改变养猪业生态

时间:2012-09-28 15:31来源: 作者:收藏

  这两年,各路资本聚集养猪业,并告别观望状态,确实挽起袖子干了起来。 

  这股力量对于养猪这个古老行业意味着什么? 

  影响一:改变经营模式作为行业巨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自己十年前就呼吁各种社会资本广泛进入农业,理由是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机到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将逐步通过社会资本来补充。 

  "积极地看,大资本的进入会对这个行业迅速起到一个促进和提升作用,特别是在硬件方面会有很大优势。"广东万禾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勋评论,"它能加快行业发展,因为大企业能建构自己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这是传统养殖方式无法比拟的。"张胜勋提到的"模式竞争"在养猪业存在着一些成熟标杆。以温氏为例,依托自有的育种技术体系、生产管理技术体系、疾病控制技术、营养与饲料制造技术,温氏使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农场)"的方式,于2011年取得了660万头上市量的成绩。又如中粮,正全力打造"饲料原料供应商-饲料生产商-养殖-肉制品加工"的产业链条,推出"生猪养殖投资信托"辅助"公司+农户"的模式,据此大规模扩张养猪业务。 

  有资本还意味着有更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如德美化工于2007年受让湖南尤特尔30%的股权,该公司名下的产品纤维素酶可以成为养猪产业链的一环,构建"猪-沼-草+酶"的生态模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2011年底,德美化工与自然人梁志鹏合作设立广东绿元农牧有限公司,正好结合后者在当地的关系优势和土地取得优势,顺利"拎包入住".影响二:抢占更多资源面对资本围绕养猪业雄心勃勃的攻势,有不少行业人认为狂热的资本是基于行业认知度不够或有其他利益诉求。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樊福好博士认为:"大资本进入养猪业,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1.高利润诱惑。大资本企业对养殖业有很看好,实际上养殖业风险很高,外行企业不了解行业现状贸然进入很危险。2.占用土地资源。不排除有一些大型企业进入养殖业是打着养猪的旗号圈地。3.为了获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中小企业一般难以申请到国家的补贴,而大企业则很容易获得国家的扶持,能拿到较大数目的资金。"对于大资本带来的集约化,樊福好认为:"以我的观点看,集约化养猪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大企业养猪动辄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容易激起人地纠纷。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养殖业更适合农牧结合。再者,大企业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纠纷或者在扩展的过程中犯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的错误时对行业伤害更大,例如双汇、蒙牛事件……另外,我认为中小企业是市场的缓冲剂,大企业在利润增长过程中自然会一直留在市场上,起到维持物价的作用。反过来一旦大企业不干这行了,受打击了,退出了,那么对于整个物价也将会是崩溃性的打击。"影响三:形成寡头垄断? 

  有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开始担忧资本袭来导致的"三农"问题:围绕养猪这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农民上亿,资本导致行业洗牌,这些人的生计怎么办?是国家应该考虑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在这股资本集群中,一些国际金融巨头、投行,如高盛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国际资本也引起了行业人的揣测。张胜勋认为要引起警惕:"大豆的遭遇是中国的教训,不过养猪业集中度没那么高,外资要操控没那么容易,但是国家层面应该有所防范,毕竟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当然,根据WTO的规则,完全禁止外资进入也不现实。"东莞市肉类行业协会副会长何灿光认为不必过分焦虑:无论谁养猪都控制不了市场情况和猪是否生仔,一个行业达到一定集中度形成寡头也未必坏事,大企业与大企业也存在潜在的竞争,如果产品的质量价格不妥,也会有其他资金进入行业。所以资本进入也要讲究长远的发展规划,美国的一些猪场连续亏本10年也能支持住,因为他们设定的投资周期是50年。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2008年开始大刀阔斧在大陆扩张养猪事业的艾格菲,以雄厚的资本和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却一路亏损,到2012年初沦落到自愿摘牌的下场。可见,不是有钱就可以"大口吃肉",前车之鉴是否能让资本引以为戒,进而成为真正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且拭目以待。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