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再次热门话菜价 返回首页

再次热门话菜价

时间:2012-12-04 11:26来源: 未知作者:rao收藏
        蔬菜价格再一次成了中国大地上最热门的话题。

  据商务部监测,近期全国菜价已连续两个月走低,整体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0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批发均价为2.78元/公斤,环比下降8.5%,降幅较9月份扩大2.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1%。其中叶类菜降幅最大,大白菜、生菜、圆白菜、油菜和芹菜跌幅居前列,环比分别下降34.1%、21.8%、21.7%、19.8%和11.5%。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价怪圈的诡谲在于,蔬菜烂市的同时,蔬菜零售价格却并未随之有明显下跌。

  包括商务部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倾向于认为,除了季节性因素,流通环节是重要原因。有学者提出,中国的流通成本占到了商品价格的50%-70%,建议减少流通环节。

  从田间到餐桌,一棵蔬菜要经历农户分散种植、集中收购、长途运输、城市周边消费地批发市场、城市农贸市场零售商采购销售等环节。

  而上述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隐性成本,成为运销链条上丢失的菜价,被蔬菜经过的每一个主体所分享,最终由终端消费者埋单。

  各方的见解中,盲目扩产导致蔬菜供过于求,气候变好供应量大增,物流成本上升,流通环节繁多,利润被渠道所盘剥,被认为是造成菜价困局的主要原因。

  凌晨4点起床,去菜地割新鲜的蔬菜。凌晨6点,从菜地开出电动三轮车到菜场开摊,中午12点收摊回家,下午1点半去菜地耕地、种菜,7点半吃晚饭,9点睡觉。

  如同设置好的电脑程序,过去20年间,杭州南郊富阳市中沙村一位菜农每天的日程几乎都是如此。

  他的路线,是既定的“菜地—家—菜摊”永远的三点一线,永远缺少时间睡觉,也几乎没有任何休闲。这是浙江乃至全国庞大的菜农群体的典型写照。

  种菜是门技术活,但还是要看天吃饭。“雨水少了不行,雨水多了也不行。”菜农说,在夏天,菜根本不能放,收完就要拿去卖,否则很快就烂掉。而雨水多了又会把菜地淹没,辛苦种的菜又都烂在地里。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陆永刚过去用的毛竹大棚压塌了,因此他今年改用了钢棚,“成本比以前高了”。

  今年的3月、5月,菜价也曾经跌到成本价以下,当时菜价在低位不过10天又开始回升,不像这次,叶菜批发价不仅跌到今年最低,时间也持续更久。

  除了最常吃的毛毛菜和小青菜,茄子、菠菜、莴苣等本地蔬菜的价格同样也创下今年新低,萝卜批发价0.2元/斤,平时总是较贵的菠菜也只要2元/斤。市面上以本地菜居多,外地菜长途运输过来并不合算。

  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蔬菜科给时代周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今年10月份,天气比较适合蔬菜生长,蔬菜产量增加,国庆、中秋双节过后浙江省各蔬菜主产区地产蔬菜大量上市,价格持续走低,并跌至谷底。

  据浙江省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浙江25个基点县共200多个采集点,10月底在田蔬菜面积7.14万亩,环比上月6.04万亩增加18.20%,同比去年10月6.49万亩增加9.99%。

  10月,浙江大白菜等30种蔬菜价格逐波下降,全月产地平均批发价格为2.78元/公斤,环比上月3.78元/公斤大幅下降26.37%。其中大白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等大宗蔬菜9月、10月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价格均呈下降趋势。

  而全国大白菜批发价格走势图显示,从今年8月31日以来,大白菜的批发价格节节下滑。8月31日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9月21日落到每公斤1.6元,10月12日落到了每公斤1.11元。今年9月、10月天气很好,雨量少、阳光足,白菜的亩产量也有所提升,造成白菜价格下跌。

  而10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蔬菜滞销的现象。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今年9月1日相比,11月1日监测的21种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降幅已经超过10.0%。分品种看,近八成蔬菜价格下降;其中,大白菜、菠菜、油菜、生菜的降幅居前,均在30.0%-45.0%之间。

  中国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其重要特点是城乡共建。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勾庄蔬菜批发市场位于杭州市西北郊,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之一。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蔬菜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在2012年,成品0号柴油价格就两次上调,从年初的6.98元/升提高到现在的约7.79元/升,涨幅达11.6%。

  除了运费外,还有装车费、卸车费,每车至少要400元,而运输及装卸过程中,1万斤大白菜的损耗在800斤左右。

  此外,(勾庄蔬菜批发)市场还要收成交额4%左右的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过去几年蔬菜价格的疯涨促使国家加大了调控力度,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国四条”、“国十六条”等措施稳定物价,特别提出要加大对游资炒作的打击力度。

  从菜地到城市居民的手中,一棵蔬菜要经历:农户分散种植、集中收购、长途运输、城市周边消费地批发市场、城市农贸市场零售商采购销售等环节。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蔬菜往往要加价50%到100%甚至更高的价格。

  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隐性成本,已成为运销链条上丢失的菜价,被蔬菜经过的每一个主体所分享,最终由终端消费者埋单。

  在上述蔬菜流通的诸环节中,蔬菜进入城市的农贸市场(零售市场)恰恰是加价最大的一个环节,加价往往超过10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会翻两到三倍以上。

  据杭州市农贸市场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杭州主城区有大小农贸市场160个左右,这些农贸市场蔬菜经营摊贩总数为4万-5万人,蔬菜摊贩的收入则因摊位租金多少、经营品种差别等因素高低不一。

  这些经营者中,杭州本地人占少数,以山东人、江西人、河南人居多。而最近一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社区小菜店经营者,则以安徽人最多。

  位于杭州市中心庆春路附近的仙林苑农贸市场现有摊位251个,登记从业人员250户。这些经营者中80%左右来自外省,其中主要以山东、江西、河南、安徽居多。

  目前,其所在的仙林苑农贸市场,一个面积2平方米左右的摊位每年租金要一万多元,除了摊位费,还有卫生费等其他费用,来自城市生活成本的逐年增高,市区的租房费,动不动就是两三千元。还有人工成本。

  针对今年秋季以来的蔬菜滞销、菜贱伤农情况,农业部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蔬菜均衡有效供给和市场平稳运行,保障菜农合理收益。

  近期,农业部已陆续与山东、湖北等省区共同举办了多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还启动了应急监测制度,抓好对重点蔬菜品种的生产情况和市场动态监测。

  据商务部分析,今年全国蔬菜总体供求平衡,但也呈现出结构性、区域性和阶段性不平衡。目前全国各主要大型城市外埠果蔬调运的比例高,运输距离长、环节多,产销变化较大,生产和流通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对于平衡市场供求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也造成个别品种阶段性价格较***动。

  中国流通产业网分析师认为,此次菜价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供求失衡。秋季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场供应急剧增加但消费并没有相应增长,供过于求导致菜价大幅下降。此外,由于夏季暴雨后菜价持续高位运行,菜农生产积极性较高,有盲目跟风扩种现象,立秋以来蔬菜主产区天气总体较好,有利蔬菜生长,产量增加。

  浙江省农业厅一位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认为,蔬菜滞销、菜贱伤农的原因是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第一是农民盲目种植,造成单一品种产量大,集中上市。第二是农民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形成产销渠道。第三是农村农户分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对于未来菜价的走势,浙江农业厅农作局蔬菜科给出的结论是:“随着气温降低,北方地区陆续入冬,近期北方地区还出现了暴雪与寒潮天气,客菜数量将减少,蔬菜价格将有所回升,并逐渐抬高。”

  11月初,眼看着今年这一茬蔬菜卖不上价格已经成定局,在杭州西北郊良渚镇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几位从安徽等地到杭州种菜的菜农开始准备回老家。

  尽管已经在这个城市待了六年多,这位菜农觉得自己还是漂在这个城市,没根。他想着再拼几年,等体力下降做不动了,就回老家。

  问及未来的打算,菜农感到迷惘,打算走一步看一步。他的孩子现在正在读大学,他最大的愿望是,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总之不要再种菜了。”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