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围绕特色农业做好发展好文章 返回首页

围绕特色农业做好发展好文章

时间:2012-12-07 13:31来源: 未知作者:rao收藏


    方竹笋长在南川,不是人为,而是天为。忽而海拔2000余米的金佛山高寒山区,忽而海拔仅两三百米的丘陵地带,南川的立体气候及生态资源,使其成为多种珍贵植物生长的适宜区甚至最适区。南川也因此具有极为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
方竹笋、有机稻、有机蔬菜……南川特色农产品遍地开花。100克左右的精品南瓜要卖20元/个,“水果皇后”蓝莓每公斤260元,野生大树茶每公斤1.2万元……“天价”农产品在南川比比皆是。
要想让特色资源变为产业优势,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必不可少。南川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确定了发展优质粮油、商品蔬菜、畜禽等三个优势产业和笋竹、中药材、茶叶、烤烟、休闲农业等五个特色产业的“三优五特”发展思路。
    在政策扶持中,产业资金的投入始终是核心。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水利、农业、林业等支农资金,捆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南川专门组建了农业投融资平台公司,采取“政府融资+专项资金+引进城市资本”模式保障农业资金需求,建立了由财政支持的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奖励扶持。建立项目资源整合机制,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在农业招商引资上,南川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环节,策划、包装和储备一批农业骨干产业发展项目。区政府出台了专门的农业招商政策,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的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必然选择。
水稻是传统种植品种,但在南川却成了效益农业的典型案例。南川在重庆市率先实施整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成为全市唯一、全国50个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的试点区县。
      近年来,南川集中发展了32万亩优质稻,集中打造出“南川米”品牌,占领了重庆主城市场。其中,兴隆镇盛产有机稻,培育出目前重庆市唯一一个有机稻品牌“南川贡米”,售价达60元/公斤。
如今,南川特色农业产业不单是生产和加工,已经快速延伸到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相结合延伸出第三产业,在南川区已成规模。目前全区办起农家乐300余家,总床位达6000余张,旺季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2亿元。
高效益农业产业,必定是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南川在发展效益农业中,通过机制创新,把城乡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到了一起,通过优化重组,形成效益农业的强劲推动力。
在大观镇金龙村乡村旅游景区有超级大南瓜、茄子等奇特蔬菜。小朋友们可在这里学到生动的农业科普知识。同时,市民还可以自己租一块地,自己种或交给当地村民代管、代种蔬果,并可在家里通过远程视频随时查看自家菜园里的情况。
农民有土地的租金收入,在产业中有务工收入,从产业链条延伸出的第三产业中有经营性收入,这些收入比传统种养殖要高出数倍。
    南川通过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规模经营模式,综合运用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农机措施,改变传统农业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南川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土地流转中心,并建立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凡是大宗的土地流转,都必须向区农委备案、进行流转风险评估和业主预交流转土地保证金,确保了农民在流转土地中的利益不受损害。
机制的创新大大促进了农业现化水平。目前,南川区已培育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324个。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化组织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使占全区37.4%的耕地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