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福建农林大学践行强农兴教梦,四到基层服务现代农业 返回首页

福建农林大学践行强农兴教梦,四到基层服务现代农业

时间:2013-06-13 08:47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荷塘诗语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畔

  福建农林大学“6·18”对接资助数连续十年居参展单位第一位,在10多个国家建立技术援外基地,与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370个县区开展合作共建;学校研发的创新成果在全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开花结果,教师长期服务的农业企业覆盖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70%以上,为我国现代农业和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福建农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四下基层”工作实施意见、省政府“三农”工作座谈会精神,启动实施了“四到基层、助推三农”工程,努力争取再立新功。

  一、强农兴教 矢志不渝

  二、四到基层 助推三农

  1.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在甘蔗、麻类、甘薯、花生等品种选育和推广上成效明显:选育推广的甘蔗品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红麻类品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3; “金山”甘薯品种、“闽花”花生品种分别占我省种植面积的1/2、1/4。2012年又有18个新品种通过审定或认定。去年“6·18”以来,还先后牵手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漳州市政府等,并引进世界顶尖植物基因组学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明瑞光教授及其团队,以校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开展协同合作,推进种业创新,打造高水平现代种苗研发平台。

  2.研发转化先进技术 在生物农药、害虫控制等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项成果分获2010、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全世界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为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性治理开辟了新途径。2012年学校获授权发明专利达110项,获省科学技术奖17项,并以“6·18”等展会为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仅第十届“6·18”就对接转化项目成果419项,总投资达52.6亿元。

  3.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开展了助推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政和县农民增收倍增计划、南平市食品行业千亿产值计划,以及助推福州市食品(农产品)加工业、三明林业产业、漳州现代花卉产业等专项助推行动。牵头的国家级科技特派员茶产业创业链整合了32家科研、推广和企业单位,建立了3个省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2012年开展科研20多项,开发新产品30多款,申请专利20项(授权4项),培训人员1万多人,带动农户9万多人。牵头的我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规划布局了全省648个规模猪场,创建了4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16个省级核心种猪场,组装集成了5种生态养殖模式在全省986个规模猪场成功示范推广,并荣获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4.培养培训农业人才 近两年来,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输送毕业生1.3万人;在全国率先招收农业推广硕士、村主干乡村管理大专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干部,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两委成员占学员总数的50%;举办农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培训班20多期,培训学员3500多人。今年,还将承担我省533名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专学历培训任务,加强农民创业园主及新型家庭农场主的素质提升培训。

  5.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围绕“三农”重大问题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在海西特色发展、科学发展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粮食价格政策、平潭生态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等方面为国家、省、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并获采用。在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交易和林地流转等方面大胆探索,促进了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全国先行先试,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基地。此外,还为20多个市(县、区)制订了现代多功能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规划。主持或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四到基层 助推三农

  福建农林大学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发挥人才学科优势,启动实施“四到基层、助推三农”工程,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1.平台建设到基层 在向基层开放学校创新平台的同时,坚持把创新平台建到生产一线,与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业央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共建“中国种苗研发中心”,致力于推动南方农作物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研究;与古田共建食用菌研究院、与武夷山共建茶研究院、与漳州共建漳州发展研究院,与武夷星茶业公司等共建福建武夷岩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依托这些平台,计划选派100名左右专家教授进驻工作,吸收合作方200位科研人员参与研究,争取每年在合作方当地研发并优先转化科研成果100项。

  2.专家服务到基层 启动了学院“四下基层”助推三农“一县一村一产业”行动计划,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11个助推团队,每个学院根据省政府九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创业区域、主导产业和学科优势,选取1~2个县重点帮扶,推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创新专家服务团工作机制,在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茶叶、食用菌、畜牧、水产等福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的基础上,参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做法,新组建农民创业园专家服务团、美丽乡村建设专家服务团(含休闲农业)、家庭农场专家服务团、设施农业专家服务团、花卉专家服务团,明确团队成员、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目前,“一县一村一产业”行动计划方案正在与相关县市具体对接,新组建的5支专家服务团的130多位专家已到位并向社会公布,将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开展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也随时接受需求方的上门咨询和服务。

  3.成果推广到基层 启动“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行动计划,每年在省内外举办100场项目成果对接会或技术需求征集会,每年设立“产学研合作孵化基金”和“科技成果推广基金”, 通过培育,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基层应用,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争取3年时间孵化推广100项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同时不断完善推动成果向基层转化的长效机制和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分红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将成果推广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4.学生实践到基层 推进具有农林特色的“十百千万沃土工程”,针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支农行动、百村千户看林改专项调研行动等十大行动计划,组建100支以上的重点实践服务队,走进千村万户,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