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粤农业生产如何 完善抗风险体系? 返回首页

粤农业生产如何 完善抗风险体系?

时间:2013-09-04 08:47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探访灾后重建

  编者按

  8月中旬,受强台风“尤特”、“潭美”和西南季风影响,强降雨给广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2.75亿元。灾后重建正全面展开,农田复产复种,房屋重修重建,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复产重建现场,了解各地各领域灾后重建的进展,探讨如何建立科学的抗风险体系,今起推出“探访灾后重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如果天气继续转好,这边应该1个月左右就能全部恢复生产了。”看着暖暖的阳光洒在眼前110多亩的菜地上,黎位森的脸上充满了期待。半个月前的强台风“尤特”给他所在的博罗县森记蔬菜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记”)带来了超过70万元的损失,粗略计算,救灾复种又要投入20多万,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相比于受灾更为严重的粤东西北地区,黎位森已算“幸运”。“潮阳市有一个科技示范点的水稻田泡了7天,当地直接就说必须全部改种了。”一位在地方走访的农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有很多地区的田地完全恢复生产能力还要一周左右。

  而就在各地加快复产的同时,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也开始浮出水面。“农田复产复种是系统性的大工程,在安排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在规划时又要考虑市场因素,广东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对于风灾、水灾频发的广东来说,一套更加完善的复种体系需要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政府的各方努力。

  克服灾后“缺金少苗”

  农业部门急调5000万资金激活复产

  强降雨令广东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粤东西北多地严重内涝,导致晚稻大面积受淹,蔬菜被吹倒、打烂,香蕉、甘蔗大批倒伏、折断,农业设施和畜禽棚舍倒塌更是不计其数。

  根据省农业厅方面的统计,全省15个市皆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其中茂名、清远、湛江、阳江、惠州、韶关、梅州、河源、汕头、汕尾、揭阳等市受灾尤其严重。业内估计,截至8月26日,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或超过40亿元。如何做到减产不减收,保障各地农产品(000061,股吧)供应稳定,无疑成为广东农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多地农业部门纷纷向记者反映,当前的农业救灾复产重点已经放在了迅速改种抢种已绝收农田上面,而救灾复产最需要的资源就是资金与种苗。“钱从哪里来?种子从哪里来?生产工具从哪里来?”一位育种专家就向记者表示,各方面资源的筹措与分配是救灾启动的关键。

  “你说不缺钱,那是假的。短期之内遭受损失,又要有这么大笔的支出,我们也希望能即时得到帮助。”黎位森表示,他们很希望得到种子、资金等方面的“桥式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扶不用多,就是帮助我们在短期内恢复运转,企业一旦走回正轨,自然就能偿还这些资金。这样不仅对农户和农业企业有帮助,也能避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而相比于企业,还有不少农户面临着“缺金少苗”的难题。记者走访发现,仅惠州博罗县就有1万亩农田因缺少种子种苗而无法恢复生产,需要政府扶持来改种甜玉米和马铃薯。对此,当地农业和林业局回应称,已向县政府申请拨付购买甜玉米和马铃薯种子资金180万元,同时,向惠州市农业局申请解决改种的种子种苗,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

  对此,省农业厅方面也表示,已紧急筹备和组织调拨种子种苗、肥料、农药、消毒药和农机具等救灾农资支援灾区,指导灾区及时进行改种或补种,“我们已紧急商请省财政厅安排农业救灾复产资金5000万元,用于农业救灾复产专项补助,并联合向中央财政申报灾后农业救灾复产资金补助。启动调拨应急救灾种子17.75万公斤,支持灾区改种、补种。同时也在积极配合各地及时做好畜禽种苗调运,支持受灾饲养户尽早补栏,恢复生产。”

  据介绍,截至8月27日,全省灾后农作物施肥喷药面积536万亩,灾后清园面积77.24万亩,已补种、改种面积水稻5.67万亩、蔬菜15.99万亩、玉米5.96万亩、其他作物3.91万亩。

  复产复种难题

  要因地制宜,防止补种成“补亏”

  资金与种苗的到位仅是复产复种工作的第一步。一位业内人士就表示,农业生产的计划性与科学性同样应该体现在救灾复产当中。

  广东农科院的一名研究员就表示,现在很多地区的生产能力还没有恢复,但下一步如何进行复产复种的问题就应该先考虑起来了,“真正恢复生产还要下一周才行,但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被毁坏的田地要复种些什么,不然不仅不能弥补损失,可能还会带来新的问题。”据透露,茂名等地政府部门已经陆续派人到农科院咨询,希望他们能指导受灾户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复种。

  “我们去看了几个水稻田,如果浸泡时间在4天之内的,我们都还可以给出抢救建议。但如果泡的时间太长,我们就劝他们改种了。”对此,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孔清霓研究员表示,一般情况下,水稻没顶3天左右,成活率尚有80%左右,但如果没顶时间在7天以上,成活稻苗则仅有30%了,最好考虑改种其他作物。

  而改种哪类作物也颇为关键。“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比如说,增城当地有种植慈姑的传统,有的水田已改种了慈姑,排涝条件好的可种蔬菜。同样的,在其他地方也要选择适种的作物,千万不能一刀切。”

  有些农户希望继续种水稻是否可行?对此,孔清霓表示要看条件,“有些地方如晚季插秧时有剩余的秧苗,可抓紧季节重插或补苗。但如果农户此前没有储备,要重新播种、插秧的话,那么就只能选择种植生育期短的早熟水稻品种,但这类品种本来就不多,一时之间如何调配这么多的早熟品种的种子?所以复种水稻的难度不小,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改种其他作物。”孔清霓表示,“如果抓住季节,及时补种合适的品种,再做好冬种工作,将减收幅度降到最低还是可能的。”

  对此,广东省农业厅方面也表示,已在组织调拨应急救灾种子,帮助灾区及时改种或补种短期速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以弥补灾害损失。同时,农业厅方面也在积极指导各地尽早谋划秋冬种生产,利用粤西地区冬季农业气候资源优势,扶持灾区农民发展冬种马铃薯、甜玉米、北运菜等高效作物,扩大冬种作物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组织助力

  多力量抗风险仍是长远话题

  除此之外,更有农户建议,如果能在种植之前就摸清产品销路就更好了,“大家种的东西不要"一窝蜂",要不然种出来了,到时候卖不掉,还是要面临减收的窘境。”

  在这个方面,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黎位森向记者表示,他想做的就是一个“一条龙”企业,串联起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整体,“现在我们的博罗县森记蔬菜贸易有限公司自营蔬菜种植。而通过博罗县森记蔬菜专业合作社,我们就实现了与当地农民生产的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生产能力、产量,然后再通过博罗县供销森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渠道,把我们种出来的菜放到平价商店去卖。”

  因为多了销售渠道的“触角”,所以黎位森对市场的敏感度强化了不少,“市场上菜价的波动我们能够实时掌握,就能了解到各种菜品的供应量,也方便调整生产。这一次灾后复产,我们及时补种了菜心等,就是希望能够尽快赶上灾后的行情,减少损失。”

  除此之外,黎位森还表示,不同于农户对农业保险(放心保)有复杂的心态,他们这种大户就希望能锁定损失边界,“经过此次"大灾"之后,我就在咨询"蔬菜保险"的情况,希望能够投保,以减少损失。如果好的话,我也会在合作社里推广。”

  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依托“组织”对抗风险的价值。“单个人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与效用可能很小,但是如果通过合作社来操作就好很多了。”一位从事农业保险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或企业更便于利用多重力量对抗风险。

  这也正是此次“天灾”带来的宝贵经验。“尽管保险公司的最终赔付金额尚待厘定,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受灾农作物、禽畜和水产养殖、家庭、中小企业和个体户都没有购买保险,这就导致他们所遭遇的损失无法得到赔付。”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振平表示。业内人士也表示,农业的防灾、减灾、复产等工作都呼唤更有组织的生产,如何利用多抓手对抗农业生产的风险将是一个长远的话题。

  相关

  广东垦区复产自救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俊通讯员/粤垦)据初步调查统计,“尤特”给广东垦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其中橡胶开割树主干断倒合计45.3万株,主枝断折30.81万株,预计干胶减产1150吨;橡胶中小苗主干断倒42.86万株,主枝断折24.71万株。台风过后,广东垦区内受灾农场纷纷组织群众奋力开展复产自救。

  在阳江三叶农场三甲分场十三队,台风造成该队80多万株橡胶树严重受损。从台风过后的第二天,全队职工便开始投入到抗灾复产中,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经过5天的连续作战,被台风吹倒或吹歪的2400多株中小苗全部扶正加固。

  位于台风“尤特”登陆中心地带的阳江织T农场,其橡胶产业同样遭受重创。从8月16日起,织T农场开始马不停蹄投入到清理胶园、处理风害树和扶苗培土工作中。至8月20日,织T农场已全面恢复生产。截至日前,该场风害树处理已达80%,中小苗扶苗工作全部完成。

  图为灾区恢复喷灌。谷立辉 赖南坡 李新华许洪成 摄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