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我国将实施农药行业“专利补钙”工程 促进农药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返回首页

我国将实施农药行业“专利补钙”工程 促进农药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3-11-01 16:48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中国农药企业何时能够摆脱国际农药巨头的约束?虽然中国的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又是世界农药出口大国,但中国农药行业在国际上仍然没有话语权,这是因为什么?中国农药行业何时能够左右中国农药市场、乃至全球农药市场?这些问题亟须整个中国农药行业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

  “为跨国公司打工”是目前我国农业企业与国外农药企业关系的真实写照。国内农药百强企业大多与国外大公司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而且这种“特殊关系”正呈现加剧趋势。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外贸依存度高达80%,近3年来出口量每年都在百万吨以上,占全球1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农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只能定位于低端市场,卖不起价。有资料显示:拜耳、巴斯夫、杜邦、先正达、陶氏益农、孟山都等6家农药巨头销售额度占全球80%;反观我国1800多家农药企业,销售额仅占全球10%左右。国外农药巨头能在全球各地农药市场“长驱直入”,在中国农药市场“攻城掠地”,关键在于他们十分重视研发,握有重要品种的多国专利权。如杜邦公司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巴斯夫公司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拜耳公司专利申请量更是多达4000余件。国内农药企业与机构产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南北两个国家农药创制中心累计创制的新农药也只有30多个品种。这种“专利缺钙”、知识产权“贫血”的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国农药工业的发展。

  对中国农药行业进行“专利补钙”、根治知识产权“贫血”迫在眉睫。专家提出下述建议:

  一是农药行业必须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企业研发平台,对接产业政策,强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三是产学研结合,整合资源,突破行业关键技术;

  四是提高专利含金量,重视原创化合物创制;

  五是积极开展农药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农药复配制剂研发和专利申请工作;

  六是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4日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8大领域261项技术,其中包括农药环保型制剂加工关键共性技术,农药制剂用环保溶剂生产技术及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替代,环保型农药助剂生产技术应用,农药环保型制剂加工成套技术等,农药行业应抓住机遇,敢为人先。

  我们应当从企业抓起,从源头抓起,对农药行业实施“专利补钙”工程,促进中国农药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把我国从农药大国建设成为农药强国。只有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农业品牌和专利养料,我们才能够颠覆当下过分依存于国外农药进口的局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产资料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打开农业大门的钥匙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