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谈得最多的,还是民生话题
行动起来,让生活更美好
民生,还是民生。这两天,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和列席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民生问题上。
让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经商、求学和工作,我市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老人一旦生病,他们怎么照顾自己?”在分组讨论时,很多委员也关注到老龄化问题。特聘委员邱慈意说,我市老龄化问题严重,应规划好“养老院”、“养老村”的建设。
王秀萍委员也表示,关于养老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养老机构在住房条件、医疗条件、护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加强监督管理,使服务常态化,让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马曙明委员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整合和集中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应急服务等平台,引导和发挥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养老服务业。
整治市区臭气问题不能手软
经过整治,市区的臭气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河道发黑、发臭等现象仍存在。可以说,环境整治任重道远。
在徐美珍委员眼里,环境整治中偷排现象严重,工业、农业、生活中的污染问题严重,环境整治硬件设施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她建议三区联动,分流域管理,同时,强化责任,推行“河长制”,加大投入,从源头开始治理。
朱丹君委员表示,整治市区臭气问题不能手软,市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
张守谦委员认为,过去为求得经济的发展,在GDP上去的同时牺牲了环境,今天我们宁可让GDP下降,也要让环境重新好起来。
要让外来民工有归属感和融入感
周斌委员注意到,外来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医疗保险等政策时,和本地居民有很大区别。他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很大比例,仅四川籍人口就有100多万,有些人在台州生活了一二十年,早就融入当地生活,应当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医疗等政策。
方德助委员说,“民工荒”其实是“民工慌”,因为有许多在本市工作的外来民工,他们的小孩入学、户口、房子都无法解决。建议在沿海产业带开展试点,建设民工之家、落实户口、解决小孩入学等问题,使外来民工融入当地。
沈宁德委员表示,建议统筹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将其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统筹安排,使农民工和当地居民享受均等待遇,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施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