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关注农民 > 农民工病情加重返回故乡 留言:有来世还会来西安 返回首页

农民工病情加重返回故乡 留言:有来世还会来西安

时间:2012-07-10 10:08来源: 作者:收藏
  5年对于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而言,能从陌生到“相恋”。老潘在西安的5年,很多新建的建筑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可他的生活很简单,简单到仅两点一线,从未好好逛过西安。
  回家后继续养病治疗
  昨日下午,记者拨通老潘表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女士仍然显得很激动,“这次多亏了你们,要不然,老潘还不知什么时候回家呢”。她讲,一路上列车员很照顾,到站后乘务员用轮椅帮着老潘下火车,很感谢这些好心人。
  提到老潘时,李女士话语沉重了许多。“一路上,大家虽然很照顾,可老潘心情非常差。我只好不停地开导他。”李女士说,老潘不仅精神很差,感觉身体也非常虚弱,总是不停地在睡觉。
  李女士讲,因为老潘确诊很突然,家人还没有心理准备,只能商量一下再决定。“老人年纪大了,怕无法接受现实;儿子开学上高二,学业也比较紧张,不想让他过多分心,只能先把老潘的事瞒下。”李女士说,回家后先让老潘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给他联系医院检查,看看怎么治疗。
  家人对他来西安打工有埋怨
  2007年,老潘45岁,他做了一个决定,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新环境里重新开始。此前,他曾在家乡的一家企业工作,后因企业倒闭失业。那时,老潘的远房亲戚李先生刚好在西安打工,就介绍让他过来干。昨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老潘妻子,提起此事她还有些埋怨,“当初,家里人都不同意他出去,好话都说尽了,就是不起作用,后来干脆就不管了”。无论家人说什么,老潘早就盘算好了。老潘家条件不好,在外面欠了些钱。考虑孩子将来上大学,必须要提早多挣些钱,所以老潘认定要打工。
  工作忙从来都不休假
  从南方来到西北,老潘要适应的地方很多。刚来时,老潘很不适应,嘴唇总是很干燥,甚至会脱皮,有时还能看到血丝。江浙一带的饮食都是以鲜甜为主,但西安人吃饭时,辣椒必不可少。李先生说,“在工地上吃大锅饭,他必须适应着来,起初辣椒吃多了,就会拉肚子,他吃了药,强忍着不适也上工”。
  西安的建筑行业里,打工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发愁的长工,一个工程就能干一年;另一类就是短工了,一个活儿最多2个月。老潘干的是短工,但他是朋友介绍来的,自己不用找工作,一群人跟着包工头,哪里有活儿哪里去。李先生讲,老潘不会泥瓦活儿,就只能在工地里,管理升降电梯,或是简单电路维修。“别看工作不复杂,每天工作10小时,工作也非常辛苦。”他说,人根本休息不好,对身体损害很大。
  工作再辛苦,老潘也任劳任怨,从来不和别人讲。只有偶尔给妻子打电话,家人问到了才说句“工地上很辛苦”。老潘在西安5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没有时间回去。李先生说,“干活就没休息时间,更别说双休和假期。有事也不敢请假,找到份工作都不容易”。
  出租房工地两点一线
  老潘在西安的家,是西桃园的普通出租房,严格说,是民房楼顶上加盖的简易房,最大特点就是“冬冷夏热”。只因为这种房子便宜,他就将就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老潘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不到7点就要出发了,坐公交车前往工地,晚上下班后,再坐公交车回家。
  老潘在西安这5年,不是在工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经过钟楼许多次,可从没好好看过。“他脑子里就是打工挣钱,来西安这么长时间了,还从来没好好逛过呢,这一生病就回去了,不知还有没有机会来。”李先生说。老潘性格内向,就算很熟悉的人,说话也比较少。在工地上,他更是很沉默,在西安朋友也不多。不会像其他人,抽空去打牌喝酒,下了班,他大都回家睡觉,给妻子和儿子打电话。虽然在西安5年,他从没让妻儿来看过,更没让他们来旅游。
  为省钱从不敢买肉吃
  当初到西安打工就为了挣钱,老潘在西安生活都是精打细算。“5年前,老潘刚到西安,身体还很好的,现在消瘦许多,都跟他省钱有关。”李先生说,为了这事他还说过老潘几句。老潘每次都说,“还差一点钱,家里的账就还完了,再给孩子存点钱,压力就没这么大了”。
  为了能多存点钱,老潘对自己很苛刻。李先生讲,除了在工地吃饭,他从来不在外面吃,都会自己做。“这5年来,他做饭从来不买肉,最多买些绿叶菜。问起来他都说,就一个人吃饭,凑合一下就行,肉太贵了。”李先生说。
  昨日下午5时许,老潘表姐给记者发来短信,“老潘病情加重,住院。他说感谢西安人民,如果有来世,还到西安”。
  像老潘这样的农民工,在西安还有很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西安的建设发展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如果你曾被农民工感动过,请告诉本报;如果您对他们有歉意,我们替您转告。无论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请拨热线电话(029)88880000,我们一起来分享。(记者杜俊岭实习生周静)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