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打工妹学生妹 做人流像儿戏 一年多做了四次的,14岁就做了三次的,八次流产有四次是宫外孕的…… 两名家属坐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流室外一边等待做手术的病人,一边看着电视上的人工流产宣传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提要] 打工妹学生妹 做人流像儿戏 一年多做了四次的,14岁就做了三次的,八次流产有四次是宫外孕的…… 两名家属坐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流室外一边等待做手术的病人,一边看着电视上的人工流产宣传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做人流像儿戏
一年多做了四次的,14岁就做了三次的,八次流产有四次是宫外孕的……
两名家属坐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流室外一边等待做手术的病人,一边看着电视上的人工流产宣传片
文/ 羊城晚报记者 郑诚 马一凡 实习生 陈丽霞 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一名30 岁的打工妹, 不到两年时间里来我们医院做了多次人流, 子宫壁薄得我们都不敢再给她做手术了, 但是前不久, 她又来了。”这是佛山市中医院一位医生向羊城晚报记者讲述的真实故事。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从去年10 月到今年10 月共实施人流手术9493 起,超过一半的女性为外来打工者;佛山中医院一年人流手术3600 多起,绝大部分也是外来务工者;顺德有两家医院每年所做人流手术超过1 万例,其中五成以上是外来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不少妇科医生指出,打工妹已经成为接受人流手术的主体,且呈现低龄化、重复人流次数多等特征。不少医生担忧高人流比例将会“伤害一代人”。
4次人流,惨痛的“学费”
19岁的阿丽(化名)来自湖南农村,7岁时父母离异,随后父亲离乡打工,不再回家。她在那之后就和奶奶一起生活,17岁时到佛山,在一家小纺织厂打工。她眼睛大、皮肤白皙,“可能刚来时我在姐妹里气质比较突出。”阿丽淡淡一笑说。
到佛山半年后,阿丽认识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工厂小老板, 对方已有家室。但是渴望得到感情、渴望安全感的阿丽还是选择与这个男子偷偷在一起。不久以后她有了身孕,对方明确表示不可能要这个孩子。阿丽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做人流的场景:躺在手术台上的她因为紧张而流泪不止,直到在全麻后渐渐失去了感觉。
在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她竟然又三次“光顾”了这家医院妇产科,那位“肇事”的男子每次都只是爽快地掏钱、轻描淡写地安慰几句, 这让她的心逐渐冷却。
“做了几次人流以后,我开始觉得自己身体变差, 经常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有要虚脱的感觉。”
第四次人流做完后, 阿丽腹痛不止,两腿僵硬酸痛、月经失调,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由于人流次数过多且术后不注意休息,患上了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等疾病,很可能会导致今后不孕。替她做手术的医生看着都落泪了。
“在男女关系中, 女性总是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就会受到伤害。”阿丽说,她用“四次流产”当“学费”,算是给自己的人生“上了一课”。
学生妹:“人流有什么可怕? ”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本月发布数据称,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达1300 万;而近期广东省性学会发布的《广东省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显示,约有31.91%的女性外来工曾意外怀孕;记者近日走访佛山多家医院调查发现,人流者中外来打工 妹普遍超过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许多隐瞒真实身份者。
除了打工妹, 另外的是些什么人?
“‘学生妹’群体也在人流者中占比较高。”
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映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她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 对一个来做人流的14 岁小女孩的印象十分深刻———“她是个初中生,那天穿着校服来的,长得很稚嫩,却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
张映辉说, 当时检查出女孩有了40 多天的身孕,便推荐她药流。张映辉心疼这个小女孩,就把她拉到一间屋子里准备单独叮嘱她如何吃药, 女孩却有些不耐烦地说:“我知道啦! 我已经吃过两次了。”
张映辉心里一惊,为了女孩好,她决定再“吓唬”她一下:“你知道人流的后果吗?会导致很多妇科病,以后生不出孩子,可能会嫁不出去,不怕吗? ”女孩淡淡地回应了一句:“人流有什么好怕的? ”
张映辉说,一年内做两、三次人流的在校学生她见过不少,人流低龄化、重复人流者多已是一个明显特征。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叶秀涛表示,她也遇到过很多学生妹来做人流,最小的仅12 岁。具体有多少学生妹做人流医院方面无法统计,因为不少未成年人在填资料时谎报年龄,医生也不敢揭破,怕把她们逼去黑诊所,那对她们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叶秀涛在工作中发现,年龄偏大的女性, 在接受人流手术后往往心理创伤很大, 而不少年轻女孩则错误地认为身体“经得起折腾”。事实上,由于人流会造成子宫内膜减少、输卵管堵塞和内膜炎等感染问题,约有三分之一做过人流的女性今后的生育会受影响。此前有调查发现,约有70%的不孕患者是因为流产后期感染、损伤子宫等原因导致无法怀孕。
张映辉则表示: “这几年不孕症的 上升速度很可怕, 大概比两三年前增长了20%,这其中,正是人流造成了一部分女性不孕。”
张映辉对于我国一年1300 万人次人流这一数据持保留意见,她认为数量远不止这些。“因为还有很多私人医院、黑诊所的数字是无法统计的。”她担心,高人流比例会“伤害一代人”。
性教育缺失,关爱不到位
“重复人流的女性很多, 不避孕的女性也不少,其中很多是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孕。”叶秀涛说,对于每个来做人流的女性,医生都会给出如何避孕的建议,但是有些女性听说吃避孕药会发胖而拒绝服用,怀着侥幸心理,结果造成重复人流。
“外来务工女性群体中, 多数人学历较低,我们发现个别人已经生过小孩却还不知道什么是‘避孕’, 甚至从未听说过‘上环’。”叶秀涛分析这一群体人流率较高的原因时认为,“她们身在异乡,很容易和男友相爱、同居,有些人流后又很快同房,不采取避孕措施。”
张映辉表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不够到位, 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这些年我发现, 很多来做人流的年轻女孩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或者从小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 家庭在性教育方面是缺位的。”最令她担忧的也是来自农村的打工妹群体,“她们很早就不读书了,没法再从学校获得相关知识。二十年前,我还经常跟着计生队一起到农村定期派发安全套,讲解避孕知识,现在这方面做得反而不如从前了。”
近几年陆续有工厂或学校请张映辉去讲课,“我是很乐意去的,但一年也就两三个工厂和学校找我们,太少了。”
记者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该院已于今年5 月开始实施“人流后关爱项目”,向手术后的女性详细介绍术后注意事项、提供避孕咨询。然而,至今5 个多月过去了,来 做人流手术的女性依然不见减少。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温馨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来妹人流多的关键, 是她们缺乏基本的生殖知识。
她建议, 政府应该扩大她们的社交平台,增长她们的婚恋知识,调整她们的社交定位。“医院也应该定期到工业园去进行普卫宣传,为她们开通专门的热线,而不要只是办一两场讲座。”她认为,建立长效关爱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故事从恐惧到麻木
人流竟成习惯
有一个病例, 让佛山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朱巧玲一直难忘。
大约是2004 年,朱巧玲接诊了一个17 岁的女孩王娟(化名)。她来自江西, 在禅城区一家服装厂打工。刚进厂不久, 看到周围很多工友都找到了男友, 王娟也急急忙忙地找了一个男孩。交往不到三天, 他们就发生了性行为。因为根本没有避孕意识, 二十天后,王娟发现例假迟迟不来,还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直到两三个月后,她才意识到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当时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没办法药物流产。因为第一次打胎,女孩十分恐惧,一直死死地盯着我,不停地问手术疼不疼。”术后,朱巧玲和王娟聊了很久,介绍了很多避孕常识,希望她以后懂得保护自己。
“但是四个多月后,她又来了。”这让朱巧玲分外诧异。问及原因时,王娟回答得轻描淡写: “男朋友不喜欢戴套。”朱巧玲向她提出警示———再做人流的话,以后可能就不能怀孕了。
令朱巧玲想不到的是, 随后的八年里,王娟一共到该院做了八次人流,成了“熟客”。“最可怕的是,她对流产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最初的恐惧, 变成了无所谓。”“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做过人流,无非是花点钱,又不疼。”王娟常常这么说。
“各种流产方式均选择过,甚至有4 次是宫外孕。最后一次人流时,我发现她的宫腔粘连, 子宫早已受损,才25 岁的姑娘, 已经出现了闭经的情况。”朱巧玲说,因为多次宫外孕,王娟以后正常妊娠的可能性已非常低,“很可能一怀上就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