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关注农民 > 百岁老人卖鞋垫续:3小时卖了300双 返回首页

百岁老人卖鞋垫续:3小时卖了300双

时间:2012-11-07 11:37来源: 作者:收藏

  导读:自从媒体报道了百岁老人王振荣老人卖鞋垫的事后,很多热心人特地到老人的摊位上买鞋垫。昨日,传媒大学西门,百岁老人王振荣的摊位前,买鞋垫的人络绎不绝,3小时卖了近300双。

  昨日,很多学生和市民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来传媒大学西门附近找王振荣老人买鞋垫。 

  “卖鞋垫的百岁老人”追踪  

  昨日,传媒大学西门,百岁老人王振荣的摊位前,买鞋垫的人络绎不绝,3小时卖了近300双。老人第一次因为卖断货,提前一个半小时收摊回家。  

  王振荣老人1910年出生,住在传媒大学附近,老伴已去世。他从2007年开始,白天在家做鞋垫,晚上则到传媒大学西门附近摆摊卖,直到晚上9点半以后才回家。  

  “多买点,让老人早点回家”  

  昨日下午5时许,王振荣老人推着小车,准时出现在传媒大学西门附近的街边。此时,等候买鞋垫的人已经围了七八个,都是传媒大学的学生。“大爷,我要5双37码的。”“我要3双43码的。”  

  老人仔细地对着码数,“拿错了人家回来换麻烦。”老人说。  

  学生们表示,原来就知道有个老人在这摆摊,不过看了报道才知道他已经102岁了。“以后会经常来买,多买点,让老人早点回家。”学生陈某说。  

  一位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来的女生一次买了30双鞋垫,“我不知道说什么,就想尽点微薄之力。”  

  而更多的学生则是买一两双鞋垫,放下10块钱就离开。  

  “这样不好,我想找钱给他们,但是我手脚慢。”对这些学生,老人不停地说着谢谢。  

  学生为老人送来热饭热菜  

  下午6点多,老人从包里拿出馒头和一袋饼,趁着卖东西的间隙吃了起来。不过一有人来,老人便赶紧放下饼,大家劝他吃完再忙,老人不愿意。直到昨晚收摊时,老人一个饼还没有吃完。  

  6点半左右,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给老人送来一份热饭菜。“大爷总吃凉的不好。”女生说完,便迅速离开了。  

  “他们都对我太好了。”老人说这话时,有些哽咽。  

  天色越来越暗,过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老人的摊前总是围满人,基本都是三双五双的买。7点半,许多鞋垫已经断货。  

  在东直门上班的高先生手里拿着纸条,买了十双鞋垫,“看了报道觉得难以置信,我这纸条就是登记同事们要的码数,不过很多都没货了。”高先生说,他明天还会再去买。  

  大约8点钟,老人收好摊准备回家。记者粗略计算,3个小时的时间,老人大概卖出300双鞋垫。  

  “从来没有像今天卖得这么好。”老人说,从2007年开始摆摊到现在,这是他第一次因为断货提前收摊。  

  对话  

  “我能养活自己,挺好”  

  新京报: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出来摆摊?  

  王振荣:说来话长,我有三个子女,但是要么下岗,要么无事可做。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身体很好,我愿意自食其力,也可以给他们减轻负担。  

  新京报:您不累吗?  

  王振荣:你们工作不累吗?我已经习惯了,除了耳朵不太好,我其他一切都很正常。  

  新京报:子女有没有反对?  

  王振荣:有,那都是过年过节说的话,让我不要再出去干活了,但是过后就没声音了。我能养活自己,挺好。  

  新京报:我看一有客人,您就起身,其实您坐着,大家自己也会找码数。  

  王振荣:那不行,不能这样做生意。  

  新京报:您身体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  

  王振荣:不抽烟,平时不喝酒,就过年过节稍微喝点。然后多动,不是有句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吗。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少吃多餐,不能吃得太饱太好。  

  (此时,老人推着车,开始往家走,其间,他不停地回头看。)  

  新京报:您在找什么?  

  王振荣:没找什么,这叫千金难买回头看。我觉得现在这样挺不错的。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一天。 

  相关链接: 

  百岁老人卖鞋垫 4小时只吃1个冰馒头老人名叫王振荣,1910年出生,今年已102岁,住在传媒大学附近,老伴已去世。老人从07年开始在传媒大学西门卖鞋垫。 

  很多传媒大学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都知道这个卖鞋垫的爷爷,因为在学校没有修建校园到女生宿舍的天桥时,老人卖鞋垫的地方是女生往来教学楼和公寓的必经之路,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他爷爷。很多同学经常在爷爷这买鞋垫。爷爷说,传媒的和二外的学生很照顾他的生意,他很感谢同学们。 

  老人白天在家做鞋垫,一天能做4、5双鞋垫,晚上5点准时推着小车出来卖鞋垫,要到晚上九点半以后才收摊回家。一车鞋垫有上百双,再加上小车的重量,共接近200斤,已年过百岁的老人就这样每天晚上推着近200斤的重物从家到传媒大学西门。 

  已进入深秋的北京气温降得很快,晚上只有零上5度左右。从下午5点到晚上9点,老人的晚餐就在这几个小时内的某一刻进行。他的牙都已经掉没了,晚餐只有一个冷的白馒头,连一杯水都没有,问老人为什么不从家带着水杯,老人回答是“喝了水就要上厕所,卖东西还要上厕所不方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