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徐蕊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让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繁华的背后,他们功不可没,然而当夜幕降临,他们带着思乡的孤独内心渴望着城市的文明之光能够普照到他们的心里,他们也想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他们需要共享城市的文明之光。全国人大代表沙元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设立“农民工之家”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
“农民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彼此不熟悉却没有陌生感,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周定期的聚会将会让他们充满期待。每天晚上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为自己的人生充电。他们也可以在这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他们还可以在这里想唱就唱,彼此倾听和鼓励,这里是他们自己的家园,是他们休整身心的场所,在这里他们是主人。”沙元菊代表就设立“农民工之家”的好处侃侃而谈,神情中流露出希望和期待的光芒。
设立“农民工之家”,让农民工心有所依、心有所寄、心有所乐,让农民工身处异乡得到温暖,这的确是对农民工加以关怀的很好措施,也符合了让农民工由进城到“融城”的要求。然而建设这个家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沙元菊代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要牵头提供场所,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其次,志愿者要积极参与。大家不计报酬,自愿做好各项服务和培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正能量在社会上接力;再次是鼓励企业和社会赞助;最后是组织文艺部门编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民工参与,丰富他们枯燥的业余生活。
“不久的将来,希望这样的民工之家在试点成功建成的基础上在全国遍地开花,活跃在全国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将在城市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沙元菊代表最后充满期待的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