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阿勒腾也木勒乡2104年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乡党委、政府提早谋划方案,提早准备,重点对五项工作进行了研究。
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阿勒腾也木勒乡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还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阿勒腾也木勒乡有白布谢、克孜布拉克和阿勒腾也木勒三座水库,有三千多年的塞族古墓群、远古时期的化石沟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将依托三座水库和水库中放养的鲤鱼、鲢鱼、草鱼等绿色鱼类资源,加强政府引导,开发假日垂钓、自助厨房等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垂钓、赏景、品鱼。为游客提供餐饮设施,让游客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饭食,体验真正的野营生活。依托化石沟、石圈墓等发展旅游“寻宝”等项目,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寻找自己喜爱的贝壳、古鱼类化石。加快阿勒腾也木勒乡政府至白布谢水库、阿勒腾也木勒水库道路建设,逐步开通水库自驾游。加快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扶持农牧民建设特色“农家乐”、“牧家乐”,促进农牧民增收。对原乡政府办公区房屋进行装修改造,配备相应设施设备,供游客住宿,提高我乡旅游接待能力。积极与县旅游主管部门对接,将阿勒腾也木勒乡旅游线路纳入全县旅游线路中,开辟裕民县旅游新去处。在托裕彩门附近建设特色旅游产品销售商店,销售民族刺绣、奶制品、甜食、牛羊肉等产品,满足游客购物需要。
二是发展小商品生产。加快发展民族手工艺品、旅游小商品、特色食品生产加工,重点培育民族刺绣、手绣、民族服饰的制作以及剪纸的能工巧匠,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民间手工制作与市场有机结合,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和传承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依托浓厚的民族风情,重点打造阿肯弹唱及哈萨克族民间传统舞蹈特色风情;依托乡土文化艺人较多的特色,成立业余农民红歌、秧歌队以及民族器乐演奏队。旅游季节定期演出,吸引游客来阿勒腾也木勒乡旅游观光,欣赏民族文化。发展小包装牛羊肉熟食、民族糕点、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将特色资源优势变成特色商品优势,让农牧民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
三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加强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加快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农牧业新技术推广普及,发展甘草、花生、鲜食玉米等特色种植,促进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逐步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化,并以此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
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通过整村推进的方式对农村道路、桥涵、渠道等基础上进行完善。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农村环境。对乡村主要街道,组织人员定时打扫清除,确保环境卫生良好。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农村生活质量。逐步建立和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管理和日常维护,切实把安全饮水这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实,让农村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并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苜蓿、养殖牲畜,增加经济收入。
五是提升牧民定居水平。积极申请培训项目,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提高牧民创收致富能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特色中草药;投入资金建设特色养殖示范村,家禽养殖量达到3万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一个集标准牲畜棚圈、办公用房、饲草料库、青贮池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实体性养殖合作社一个,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扶持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