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笔者第一次走进小德浩村,以《贫困山村小康的呐喊》、《思南县大坝场镇小德浩村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扫描》在媒体发表后,引起了思南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支持小德浩改革意见,以县级层面支持一个小山村的改革,这在思南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小德浩人深化改革,小德浩村的确变了。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
通往大坝场集镇7公里的通村泥石公路变成了水泥路。
昔日百姓的破旧房屋,如今变成了一栋栋新房;新建了一座具有多功能用途的村级活动场所,村干部们再也不愁开群众会没有地方开了。
从原来穷得叮当响的村民,如今钱袋子鼓起来了,2013年,小德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7600元。
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空壳村”变为“实体村”,村干部们有钱办事了。
闹矛盾纠纷的人少了,团结互助、文明用语的人多了。
……
大坝场镇的干部们说,小德浩村不仅村庄在变,农村经营体制也在裂变。
推行农村“五部制”管理模式
小德浩,这个只有879人的小山村。2013年,贫困人口322人,贫困发生率为36.63%。
穷则思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这已形成了大坝场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
镇党委书记田建彪介绍,小德浩穷根子出在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固化上。2013年,镇党委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海选”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
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邵光国说,新班子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气象、新成效,否则就愧对党组织信任和人民群众投我们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