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50户500口人的新村21号,清一色山东人,是上个世纪5年代移民来到这里的,位于双阳河北岸,是依安县西南涝区的顶端,由于地势低洼,近几年涝灾严重,粮食产量偏低,收入不尽人意,导致一些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2015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2户94人。
为使贫困户早日脱贫,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加强这个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根治涝灾的同时,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渠道,通过广泛联系,有一半贫困户家中的男劳力走出田垄,就地或到外地打工。而留守在家里的妇女们,没事时,凑到一起,东家长,西家短,三只蛤蟆一只眼,闲扯大缆,白白浪费了时间。
今年37岁的苗红娟是新村21号的农家女,十年前,离开家乡,投亲来到大连做服装销售生意,通过打拼,滚动发展,拥有了服装加工实体企业,注册为大连海井服装有限公司,主营羊绒大衣,全部出口韩国和日本,成为村里走出去为数不多的大老板。
苗红娟的服装公司在缝制羊绒大衣过程中,有些不便于缝纫机作业的工序,需要人工手工缝制才能完成。2016年春节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得知这一信息,很快联系到了苗红娟,说明家乡有大量妇女在家干呆,很适合手工缝制羊绒大衣。性格开朗又眷恋家乡的苗红娟,很爽快地答应了来自家乡的请求,并立即付诸行动,将半成品羊绒大衣发往家乡的同时,跟随返乡进行工艺指导。
在苗红娟的指导下,并不复杂的手工缝制羊绒大衣技巧,很快被家乡的妇女掌握,新村21号有50多位农家妇女开始了手工缝制羊绒大衣的针线活,其中张兰英、刘凤英、王亚香等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妇女也加入到手工缝制羊绒大衣的行列。这些农家妇女,或自己坐在家中,或三五个人凑到一起,不受时间限制,操持完家务,一有空闲,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随手拿起针线,就开始做针线活。
手工缝制羊绒大衣,活儿不累,只要有耐心烦,能坐得住,就挣钱。按件计算工钱,每件劳务费20-30元,慢手,一天也能缝制2件,快手,可缝制3件以上。2016年,所有手工缝制羊绒大衣的妇女,收入都在七八千元,18位生活水准较高的农家妇女锦上添花,32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精准脱贫,退出脱贫户行列。
依龙镇党委、镇政府与大连海井服装有限公司达成协议,2017年,将手工缝制羊绒大衣项目,在全镇铺开,吸纳更多贫困妇女加入进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