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搞水稻育种真是厉害,我们种了这么多年水稻,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品种!”昨天,在鄞州区洞桥镇种粮大户许跃进的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里,望着连片金灿灿的水稻,来自江苏省的3位考察人员毫不掩饰对“甬优12”和许跃进的种植技术的佩服,竖起大拇指。
许跃进,这个身高1.65米,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农村汉子,却是宁波的种粮“状元”———去年,他创造了小麦攻关田、连作晚稻攻关田、单季晚稻攻关田、麦稻轮作百亩方等6项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此后不久,在1300公里之外的宁波,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实割验收并确认,鄞州区洞桥镇和宁海县越溪镇两个百亩高产示范方的“甬优12”单季晚稻产量突破900公斤。
其中,鄞州区洞桥镇产量最高田块的亩产高达943.1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912.7公斤。这两个数字,把浙江省晚稻单产最高纪录提高了84.6公斤,把百亩方平均亩产纪录提高了70.6公斤。
许跃进种植的“甬优12”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与袁隆平指导的水稻旗鼓相当。而对于943.1公斤的最高单产,曾被袁隆平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去年的天气,造就了‘甬优12’大面积高产。今年天气也不差,只要接下来的割稻期天气晴朗,产量依旧很高。”在等待收割的田里,许跃进告诉晚报记者,“‘甬优12’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对不利气候条件抗性非常好。”许跃进在稻田边扶起一束稻穗说。
今年,老许一共种了890亩晚稻,其中,包括170亩“甬优12”。
“‘甬优12’每亩播种量要少,栽插密度要稀。由于其穗型大、灌浆期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许跃进现场给记者和考察人员上起了农技课。
站在田头上,记者看到正给高产示范方测产的鄞州区农技服务站工作人员。这些稻的平均高度在1.6米左右。站在田间只能露出一个头。为了防止折断稻穗,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穿行。
“本月26日,农业部专家还将对高产示范方进行收割验收。”对于今年的收成,老许自信满满。
走进许跃进的农资仓库,这里更像是一个农机具展示中心:拖拉机、插秧机、治虫泵、收割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
“每年农机部门都会出台购置农机补贴政策,让我省了不少心。” 许跃进告诉晚报记者。
闲不下来的许跃进还承担着各级农技部门委托的科技试验任务。
2006年以来,老许的年均试验项目数达7个。此外,许跃进的高产示范方还承担着新品种示范试种,经其试种3至5年,待品种稳定后,再进行推广示范。
许跃进,这个身高1.65米,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农村汉子,却是宁波的种粮“状元”———去年,他创造了小麦攻关田、连作晚稻攻关田、单季晚稻攻关田、麦稻轮作百亩方等6项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此后不久,在1300公里之外的宁波,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实割验收并确认,鄞州区洞桥镇和宁海县越溪镇两个百亩高产示范方的“甬优12”单季晚稻产量突破900公斤。
其中,鄞州区洞桥镇产量最高田块的亩产高达943.1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912.7公斤。这两个数字,把浙江省晚稻单产最高纪录提高了84.6公斤,把百亩方平均亩产纪录提高了70.6公斤。
许跃进种植的“甬优12”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与袁隆平指导的水稻旗鼓相当。而对于943.1公斤的最高单产,曾被袁隆平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去年的天气,造就了‘甬优12’大面积高产。今年天气也不差,只要接下来的割稻期天气晴朗,产量依旧很高。”在等待收割的田里,许跃进告诉晚报记者,“‘甬优12’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对不利气候条件抗性非常好。”许跃进在稻田边扶起一束稻穗说。
今年,老许一共种了890亩晚稻,其中,包括170亩“甬优12”。
“‘甬优12’每亩播种量要少,栽插密度要稀。由于其穗型大、灌浆期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许跃进现场给记者和考察人员上起了农技课。
站在田头上,记者看到正给高产示范方测产的鄞州区农技服务站工作人员。这些稻的平均高度在1.6米左右。站在田间只能露出一个头。为了防止折断稻穗,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穿行。
“本月26日,农业部专家还将对高产示范方进行收割验收。”对于今年的收成,老许自信满满。
走进许跃进的农资仓库,这里更像是一个农机具展示中心:拖拉机、插秧机、治虫泵、收割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
“每年农机部门都会出台购置农机补贴政策,让我省了不少心。” 许跃进告诉晚报记者。
闲不下来的许跃进还承担着各级农技部门委托的科技试验任务。
2006年以来,老许的年均试验项目数达7个。此外,许跃进的高产示范方还承担着新品种示范试种,经其试种3至5年,待品种稳定后,再进行推广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