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湖北西大门。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咸丰县耕地面积60.51万亩,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77%,境内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国土绿化率达83%,是“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的核心板块。咸丰县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地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五区叠加”的特殊区域,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余杭区对口帮扶县。
近年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咸丰县立足生态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努力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茶叶扶贫之路。目前,咸丰县茶叶面积23.7万亩,从事茶叶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口有14.2万人,超过咸丰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产业发展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8万余人,亩均茶叶收入6700余元,茶叶综合产值超过14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咸丰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政府统筹推进下,通过科学规划引领、强化资金支持,经过严格标准管理,咸丰县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基地建设,以针对性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园,为贫困户打造“绿色银行”。
在茶叶种植上,咸丰县坚持把高新技术作为茶叶产业壮大的支撑点,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分别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协调各级专家100余人次深入咸丰县开展科技扶贫行动,把提高技术含量贯穿于茶叶生产、加工、研发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强调加强技术指导,着重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创新研发。同时咸丰县会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武汉协和医院等科研机构,组建“唐崖茶”功能研究中心,将降压降脂茶相关专利技术用于“唐崖茶”的研发工作,推出“硒锶黑茶”产品,培育了茶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时按照“打造一批龙头、带动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大力招商引资,重视技术改造重组,加强金融扶持,截至2018年底,已培育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州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
为彻底扭转茶叶品牌各自为阵、杂乱无序、拉动脱贫效益不高的局面,咸丰县坚持高价值定位,逐渐做响“唐崖”公共品牌。打造、管理、宣传品牌。现如今,“唐崖茶”在郑州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浙江杭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亮相,被央视农业频道、农民日报多次专题推荐。2019年6月,央视农业频道拍摄《因茶而变的村庄》,宣传茶叶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制作播放“唐崖茶”公益广告,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农交会、贫困地区农产品推介活动等展示展销,“唐崖红”“唐崖乌龙茶”等30余款产品先后荣获各类交易会金奖、畅销产品奖等。“唐崖”品牌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达到2亿元。
除了种茶和产茶,咸丰县还加快了多产业融合的步伐,立足区域实际,持续打造从茶园到商店、从县内到县外、从线下到线上的立体化营销网络。目前,“唐崖茶”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唐崖茶香飘溢全国。同时咸丰县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扶贫模式,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将茶叶和旅游业相结合,现在咸丰县内已建成麻柳溪、大沙坝、泗大坝、龙坪等50余个茶旅融合示范精品景点,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咸丰县的茶叶之路是脱贫致富的好典范,值得推广与学习。如果想要知道更的脱贫致富的好方法,敬请关注“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愿成为您经济上的好帮手,致富路上的好伙伴。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是由金政互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联合全国50多家企事业机关单位共同组成,该中心专注并致力于国家重点三农课题调研和惠农项目反馈工作,对社会热点、焦点三农现象等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三农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工作,采集与发布三农资讯工作,开展涉农维权援助工作,提供三农信息化方面有偿服务等工作。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欢迎您的加入,让我们携起手来情系三农,共同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