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资讯 > 麦田“芯”贡献 “矮抗58”后继“有种” 返回首页

麦田“芯”贡献 “矮抗58”后继“有种”

时间:2021-07-22 20:03来源: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收藏

  眼神追逐随风翻滚的麦浪,侧耳聆听收割机划破麦秆的乐章,轻嚼麦粒让丰收的芳香在味蕾绽放……6月2日一大早,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就赶到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的千亩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见证小麦新品种“百农4199”的牛年“第一镰”。

  “百农4199”是茹振钢团队培育的国内首个高光效小麦品种,由“百农矮抗58”和高光效材料“百农高光3709F2”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审定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如今,该品种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已成为我省小麦的主导品种之一。

  “‘百农4199’完全继承了母本的‘红色基因’,让‘百农矮抗58’后继‘有种’!”茹振钢说,去年,他又把一个新的“抗性配方”植入到“百农4199”体内,使之对赤霉病这一“小麦癌症”具备了抗侵入、抗扩散、抗毒素积累的“超能力”,成为继“百农矮抗58”之后又一个表现抢眼的“明星品种”。

  2005年,“百农矮抗58”这一突破性的品种问世,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

  投入生产应用后,“百农矮抗58”历经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短短几年便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

  十多年来,“百农矮抗58”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产小麦150多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除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多年来,茹振钢还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418等一大批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种。

  “我们在推广一批小麦新品种时,还会做到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设想一批,所以才能推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小麦新品种。”茹振钢说,目前“百农4199”是推广应用的主打品种,他们储备了更高产、综合抗性更好、抗赤霉病的新品种,正研发的是在健壮、高产方面能与玉米媲美的小麦新品种,设想培育出像草一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泼皮小麦”,通过“四个一批”持续推出小麦新品种,不断创造新纪录。


原文链接:http://nyncj.xuchang.gov.cn/nyjssjk/008007/20210604/100ff2fb-50a8-47b2-b461-6c89a026a9f9.html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