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锞个子瘦高,脸色黑亮,这是长期在烈日下晒出的肤色。荔枝是东莞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达13.62万亩。马锞已在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十年,与东莞果农十分熟悉。果农种植遇到了问题,一个电话过来,他就急匆匆往乡下赶。一年到头,他都奔走在东莞各荔枝园里,清明前就开始服务保花,忙到七月果实成熟;九、十月“放秋梢”,便于来年开花,冬季又要控制出梢;春天是嫁接好时节,又开始服务高接换种、果园改造……农忙时中午也在赶路,吃饭就在外面随便应付一下。
2019年9月23日,中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对2019年“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进行了颁奖,马锞荣获该荣誉称号,是当年东莞获奖的唯一一人。
“冰荔”新品每斤380元,助推次发达村经济发展
2011年,马锞回忆第一次来厚街镇大迳社区果园时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颠得人反胃。现在厚街大迳已是宽阔的水泥路,两边停满了小车。
和东莞很多村居不同,大迳紧临森林公园和横岗水库,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荔枝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是厚街的两个次发达村之一。
在厚街大迳社区居民黄志强的荔枝园里,满山的荔枝树长势良好。他说:“我们想致富,苦于找不到门路。2012年,农科中心推广荔枝新品种,我第一批报了名。”
这个新品种叫“冰荔”,是农科中心从一棵自然变异树种上,经过20多年研发,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试种成功,并迅速在大迳社区推广。
“冰荔”, 果皮呈饱满的鲜红色,肉质细滑、清甜带蜜味,风味浓郁,果核非常小。黄志强说:“和我们以前常种的荔枝品种相比,冰荔品质卖相都是最好的。”黄志强手机里收藏着一张奖状照片,是农业农村部去年6月颁发的“2018年中国优质荔枝擂台赛”金奖。他自豪地说:“这个获金奖的荔枝,就是从我果园里摘的新品种。”
种出优良品种,大迳社区有了底气,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荔枝节,提高新品种名气。今年,村民们种的冰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斤卖到380元。即使去年其他品种荔枝低价贱卖,冰荔仍能卖到200元高价。黄志强去年卖了2千斤,收入数十万元。
马锞和同事们研发的荔枝新品种,正为越来越多穷山村闯开致富路。去年的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评选出广东十大主推品种,其中冰荔、岭丰糯、观音绿、唐夏红四个品种,都出自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研发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为全省果农增收创收
行走田间,除了荔枝新品种,马锞还给果农们带来一套“黑科技”:创新间伐、回缩修剪,合理稀植、培养高冠开心形树体结构,破解困扰荔枝果园多年的封行密闭的难题;研究出一种桂味荔枝控穗疏花的药剂,有效减少人工及农资成本的投入,提高坐果率和果树产量;设计出一套安装简易、经济实用、便于果农接受和操作使用的管道系统,提高喷药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推广环割工具等新设备……
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对此,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单位,研发出这套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马锞是该技术主要研发人。
经农业主管部门评价,这套技术能使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升,节本增收效益明显,平均亩产节约成本在500-1500元,增加收益300-500元;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实现果农增收;果园改造后,树体稀植矮化,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近五年来,该技术研究建立3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00亩,带动农户2000多户。据不完全统计,在东莞、茂名等地区累计推广约有26万多亩,新增产值3.2亿元。东莞市阿吉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厚街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种植户通过该套技术,果园生态条件明显改善,树体通风透光,病虫害减少,生产操作简便,减少了人工及农资成本的投入,每亩节约成本500-1500元,经济效益显著。
来源:南方+
原文链接:http://nyncj.dg.gov.cn/zl/dggzzg/gzdt/content/post_357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