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成功故事 -> 乘怀旧风 老师开起民俗用品店返回首页
详细信息
乘怀旧风 老师开起民俗用品店
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地    址:
项目介绍
  
加盟详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社会上又兴起了怀旧风,老物件受吹捧,成为大众争相购买、寄存回忆的“宝贝”。

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煤油灯、60年代的老窑瓷碗、70年代的陕西户县农民画……武昌茶港附近有一家老手艺铺子,专卖各种旧时的民俗用品,2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怀旧物件。“您要是在家里找找,也许十几年前吃饭的家什也能卖个好价钱呢。”

店老板张先生是一位美术老师,在一次出国期间,他发现中国的一些老民俗用品在国外竟然形成了小市场,很多人在收藏。“很多东西是我们小时候用的,像铜壶之类的,现在都见不到了。”张先生说,有些老的日用品做工非常精致,他认为具备收藏价值。

2004年,他在茶港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店。“店铺不需要太大,算下来投资也就两三万元,但前期要有个人积累。”张先生说,他本人是个收藏爱好者,1995年就进入这个圈子,开店的时候将自己多年收集的物件都拿了出来。

开这种小店自己一定要比较懂行情,平时扫货就全靠一双眼睛,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古玩市场淘东西,甚至在地摊上“淘宝”。“小东西十几块钱,大物件几百块,附近学校的老师和一些收藏爱好者是这里的常客。”看铺子的吴女士告诉记者,每天接待的顾客不是很多,但是顾客往往会呆上几小时。有时好物件老板不愿意卖,有些顾客甚至会软磨硬泡好几天。“在圈里做出口碑后,收藏爱好者隔三差五会来淘宝和换货。”张先生分析,这种店铺属于长线经营,不需要花大价钱去进货,很多东西收进来的时候大多不值钱,像80年代的景德镇老国企生产的瓷碗,两年前也就几块钱一个,现在翻了十几倍,如果现在去收购就晚了。

如今店铺收入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