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成功故事 -> 武汉动漫产业掣肘何在?返回首页
详细信息
武汉动漫产业掣肘何在?
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地    址:
项目介绍
  
加盟详情
  

    楚天金报消息 (见习记者邬红波)武汉动漫曾经在业内名噪一时。然而,几年过去了,随着国产动画的长足进展,武汉动漫的整体名声却日益衰弥。几个月前,武汉市政府出台振兴动漫产业规划;与此同时,光谷“动漫大道”靠主营动漫产品的商户却渐次退市,如今只剩8家坚守。

    自2005年《天上掉下一个猪八戒》火了一把后,武汉动漫业沉寂了5年之久;号称“赚钱”的光谷动漫大道也仅存8家专卖动漫产品;武汉光谷国际动漫节虽办得如火如荼,带来的投资却少之又少……湖北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究竟因何滞留不前?

    华中师范大学动画学院院长房晓溪指出,湖北动漫产业刚刚起步,蹒跚学步中却遭遇“四重门”:产业链残缺、制播倒挂、资金难找、政策依赖一系列难题。武汉动漫协会秘书长张敏也表示:“武汉动漫不是没有原创作品,就是不知道如何运作整条产业链。”

    望“风投”止渴

    “偌大的武汉,怎么会没有资金?”谈及资金问题,武汉动漫协会秘书长张敏说:“风投基金犹豫不前的主要原因是:‘看到了开头,猜不出结局’。”

    动漫产业到底有多“烧钱”?“一部电视剧500万能制作完成,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效应;同样的钱花在动画片上可能就是‘扔到了水里,听不到一点声音’。”据光谷某动画公司的专业人士介绍,按制作的精细程度,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成本每分钟3000元至8000元,制作一集13分钟长的电视动画片,平均每集造价成本为4万元至10万元,而电视动画片的通行长度一般都有几十集,多的600集以上。以100集计,仅制作费就至少要400万元。“《喜洋洋》和《蓝猫3000问》怎么成功的?那都是几百甚至上千集动画片同时在全国不同频道狂轰乱炸之下,才被观众所认识。而且电视动画片一般是系列推出,往往是前一部成本还没收回,就得开始下一步片子的制作,对资金的需求量往往以‘亿元’计。”张敏说。

    然而,一分钟3000-8000元的成本,卖给电视台的回报,仅仅为1分钟大约20元。央视购片价格已为行内最高,但也只有500元/分钟。据张敏介绍,动漫企业若单纯卖片,制作单位常常回收不了20%的成本。所以,截至目前,在中国盈利的动漫企业,几乎都是靠衍生品来赚钱,而不是靠出售播放权本身。“以前也有公司花了很大心血做一部动画,满心欢喜拿到电视台去卖,结果200元一集,电视台都嫌贵。这种制播倒挂的状态让很多企业再也不敢涉足原创,宁愿以代加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房晓溪说:“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湖北还没有专门动漫播出频道,缺乏培育土壤。”

    这也是风投欲进犹退的原因。“在衍生品盈利之前,几乎所有的资金投入(包括找编剧、写剧本、做出成片到联系播出等环节)都得拿钱,万一出现什么变故,这些前期投入就都打了水漂,其风险不言而喻。”对此,有人如此比喻:银行、金融、风投与动漫企业频频约会,却玩不起看不到终点的“爱情马拉松”,罕见有新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只见钱进不见钱出的现实面前,风投机构也只有意兴阑珊。

    残缺的产业链

    事实上,谁都知道动漫产业是“大有钱途”的。可为何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呢?房晓溪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武汉乃至中国,都没有形成规范的产业链。

    据介绍,动漫产业链条相当长,涉及到媒体、出版、服装、软件、食品等多个行业。从原创动画和制作,到图书和音像制品发行,影院、电视台播映,最后衍生出音像制品、玩具、游戏、服饰等周边产品。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果断裂,再好的原创也会“胎死腹中”。

    “在日本,任何一部动画的投入,都会形成一个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原创方(制作方)、投资方、发行商、电视传媒、甚至玩具商等制作衍生产品的商家也会参与。在动画投入前,各方会对整个市场预期、营销方案、形象设计、剧本情节设计等所有环节进行商讨。如果市场可行,投资方愿意投入,制作方才会动手制作,而作品一经投入市场,则院线、DVD、图书、下游产品齐齐上阵,围绕一部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宇宙’。”武汉动漫协会秘书长张敏介绍。

    “而武汉呢,就是几个人脑袋一拍,要搞原创,来了领导就要资金,要补贴,根本不考虑市场,这怎么可能形成产业?”张敏坦言,“除了江通动漫等个别企业,可以说整个武汉动漫产业链根本没有形成。制作前期没有相关市场来配合,制作出来后,只靠政府的补贴等,这样产业是难以发展的。”

    其实,这也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问题。房晓溪指出,在中国动漫产业中,常有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日本在制作动画前,通常是先出版相关漫画图书,依据图书的发行量选出年度最优秀的漫画作品制作成动画片,这是动漫作品市场收益的一个保障,也是有效的前期调查。而中国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通常都是先有动画片,等到作品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才回到图书上来,而等制作公司缓过劲来挖掘作品的潜在价值时,盗版已经铺天盖地了,消费者版权意识的薄弱和盗版的强势都削弱了维权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制作公司通常都会选择放弃。

    “武汉动漫不是没有原创作品,就是不知道如何运作整条产业链。”张敏感慨。

  衍生产品很赚钱

    事实上,《喜羊羊》便是动漫产业链成功操作的典范。《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品方包括拥有优秀制作团队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成功投资动画电影《风云诀》的SMG电视台、在少儿频道拥有话语权的优扬传媒。优扬买断了包括央视少儿频道在内的几乎全国所有少儿动画频道的广告代理权;SMG承担了整部电影的市场推广。如此阵容的出品方成就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

    更重要的一点是,“喜洋洋”还在制作期就已经邀请玩具商家参与意见。他们会要求动漫形象线条要简单,颜色要鲜艳,色块要明显,这样玩具厂商直接参与衍生产品生产(公仔、模型、文具等),制作方还能预收一大部分资金。

    “动漫周边是动漫产业链中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环。电视播映重点还是为卖衍生产品服务,动画火了,相关的玩具、服饰等卖得更火。”张敏估算,国内动漫产业目前一年有三四百亿元的市场,其中七成来自动漫衍生产品。

    令人遗憾的是,本来专卖动漫衍生产品的光谷“动漫大道”,如今却仅有8家小店“坚守”,其余30多家多卖服装、饰品或魔术道具。8家小店也少有“汉货”。“《天上掉下一个猪八戒》中的猪八戒、跳跳鼠、玉儿早就过时了。”其中一老板表示,生意不太好,他正打算转租门面。

    对此,张敏表示,动漫衍生产品火热是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前面的几个环节都断链,凭什么期盼衍生产品会赚钱?他一进步指出,国外动漫产业链有序而合理,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大多对产业链的前几个环节不够重视,直接想通过衍生产品开发和品牌授权赚钱,违背了动漫产业链发展规律。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