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播网12月13日讯(记者:马骏) 精准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这些都是信息化领域的热词,如果他们和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中和”,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江淮大地的广袤原野如今正悄然发生着嬗变,释放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无限活力。
12月10日,寒风猎猎,落叶缤纷,而在芜湖市南陵县国家级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园的6000平方米花房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上千株蝴蝶兰像沐浴在灿烂春光里,含苞待放。示范园花卉驯化中心主任宋电介绍,根据客户的订单,他们调整了这批花苗种植的程序,按照客户的要求,这批花苗要到明年春节的时候才会展露芳容,竞相绽放:“根据订单,客户需要,需要时间、苗子大小,可以随意调节温度光照,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编写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程序,达到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
不仅是种花,在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种菜、种果、种粮、甚至是水产养殖都可以实现程序操控,达到定位、定时、定量的效果。芜湖大浦乡村世界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方军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们运用了“精准农业”的生产技术:“通过精准农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农产品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所谓“精准农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一套科学程序来进行农事操作与管理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具有优质、高产、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独有特征。
不仅是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事实上,在我省,即便是普通农民,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精准农业”的生产理念也正悄悄地改变着他们延续多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巢湖中垾镇建华行政村的农民杨胜就欣喜地对记者说,水不用多浇、肥不用多施,反而能让粮食增产,这“精准农业”的生产技术真是太神奇了:“对田间管理要求肯定高,灌溉、抗旱、防治、肥料,我们这专职有个技术员,一个月最少下来5、6次。”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李绍稳形象地说:如果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靠天吃饭”,那么“精准农业”就是打破这种困局的“金钥匙”。对于我省这样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省来说,发展“精准农业”意义重大:“安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要实行精准农作,包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投入少,效益高,减少对环境压力,保证粮食安全,安徽迈进现代农业,精准农业是方向之一。”
( 安徽广播电视台)
图片展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6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41号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