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东方市三家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三家镇位于东方市北部,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条件。自2007年8月成立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东方市三家镇花卉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至今,截止2009年3月9日,如雨后春笋般,三家镇共成立了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2008年成立101家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各合作社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 合作社运作较有成效。 部份合作社成立以来,按合作社章程等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为入社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向入社社员推荐引进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在集约土地、农资采购、生产技术、定价销售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统一,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酸梅无公害瓜果蔬菜合作社、仁飞老乡鸡养殖合作社、少男官田鸡养殖合作社、文德雄甘蔗种植合作社、振思鸭养殖合作社、传彪老乡鸡养殖合作社、岭村甜玉米种植合作社、富农养殖合作社等10个合作社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成为合作社中的明星。 酸梅无公害瓜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1人,主要以种植尖椒为主。2008年10月,理事长赵大佑带着3个理事到澄迈县永发镇参加了海南省种子交易会,经反复比较,选择了两种名称为梦思达和椒青的新品种,并在交易会上和种子公司签订了种子购买协议。回来后,合作社以优惠的价格和农资店签订了农资购买协议。当年合作社共种植尖椒120亩,每个社员在农资价格上都享受到优惠,享受到了种子供应商上门技术指导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今年他们不用再操心找买家,只管种植,销售的事交给合作社来操作。这在往年,是他们不敢想的。用社员赵永的话说:“有了合作社,就是好做事。买农药、化肥、种子都有了保证,公司还派技术员来指导我们种植,而且购买的东西比以前单买便宜多了。做大起来后,我们也不害怕被客商再压价,我们内部也不互相压价销售,价格自然有保证。”据统计,酸梅无公害瓜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尖椒平均每亩投入资金3500元,每亩平均比原来少投入350元,总计投入成本资金42万元,节省成本4.2万元。平均每亩尖椒产椒6000斤,2008年底2009年初,合作社所产尖椒全部销往内地,平均每斤能卖到2.5元,每亩产值近1.5万元,总产值180万元,合作社获利润138万元。 三家镇岭村以订单农业方式发展甜玉米种植已有好几年。2007年8月底,岭村甜玉米种植大户符桂勇联合32个甜玉米种植户成立了东方市岭村甜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资金等实力大幅度增强,仅注册资金就达250万元,经营规模2500万元,甜玉米种植面积1300亩。合作社按照“五个统一”( 即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生产流程,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原则,服务好本社社员,同时免费为种植甜玉米的非社员农户提供相同的服务,免费机耕,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非社员种植出来的产品和本社社员种植出来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合作社的成立,对带动全村群众种植甜玉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普通农户种植甜玉米的风险,农户只要有土地、有劳动力即可种植,实现了“零投入、零风险、净收入”。2006年岭村全年种植甜玉米1100亩,2007年全村种植甜玉米3400亩,纯收入近600万元。 二、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把合作社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来抓。 2005年以来,三家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产业调整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当地各农户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生产经营规模小,势单力薄闯市场,信息不灵,议价能力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速度、幅度缓慢。如何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更好更快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镇委书记郑琪琳等镇领导一班人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摸索的重要问题。 2007年8月,镇领导调整发展思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近半年多的筹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组织当地水东和岭村两个村的52名农户联合起来,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家镇花卉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社员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有劳动力的出劳动力,分散于52户普通农户手中有限的资源终于整合成巨大的合力,合作社共筹集股金24万元,当年种植菊花80亩,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模式发展以往在他们眼中只有大老板、大公司才能做得起的花卉产业。8月底,三家镇又组织岭村32个甜玉米种植大户联合起来成立了岭村甜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甜玉米1300亩,并带动了村里的其他群众共同种植,共同致富。当年岭村全村种植甜玉米3300亩,远远超过了近年来该村所种植的面积。 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模式到整合壮大生产力量、抱团闯市场的合作社模式,两个试点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上的优势坚定了三家镇领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带领广大农民更好更快致富的决心。 三、方向坚定,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认知度。 一年多来,三家镇因势利导,多方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尽快将合作社这一新鲜事物推向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老百姓。 一是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及致富能人到合作社实地参观。为让各村的能人以自身影响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三家镇先后四次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及致富能人近300人次到菊花基地和甜玉米基地参观,详细了解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上的可行性。 二是将花卉合作社的实际操作汇编成书。为让广大农户更直观地了解合作社,根据花卉合作社的运作,镇党委书记郑琪琳同志收集合作社设立章程、会议纪要、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等管理制度,亲自编撰了《东方市三家镇花卉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一书,将该书印发到每一个村,为该镇农民成立合作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管理模式。 三是组织老乡鸡养殖大户外出考察。2008年4月起,三家镇先后两次组织当地老乡、官田、水东、岭村等4个村的养鸡大户共53人到文昌锦山、保亭什玲、琼中等三地乡镇考察,详细了解三地以合作社模式大规模发展养鸡业的远景,用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拉动养鸡大户以专业化的养殖模式加快成立合作社的步伐。 四是建立合作社辅导员制。为使广大农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合作社的操作规程,镇党委指定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许云飞同志和另外两名同志担任合作社辅导员。辅导组深入各村了解实际情况,发现热点,对有意成立合作社的农户重点做好“五个引导”:引导农户进一步熟悉合作社章程等相关规定,引导农户根据各自的技术专长、资源条件实现优势互补联合组建合作社,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选好合作社经营项目,引导农户选好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引导农户规范生产环节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 通过有计划的宣传、引导,成立合作社能更好更快发展生产、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成为广大农户的共识。 四、转变观念,精心服务,为合作社办理注册登记等有关手续提供全程服务。 为真正帮助广大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镇委镇政府以农民为本,了解农户所需,服务到家,扎实地推进该项工作。 一是实施合作社代办员制。合作社成立注册登记手续十分繁琐,环节众多,需要到工商等6个部门办理手续,每个部门需要提供多种材料,光是到工商部门注册需要提供的材料就达13种。对于广大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要准备这么多的材料,要跑这么多的部门,绝非一件易事。针对农户的实际需求,镇党委指定专职副书记卞晓燕同志和另外两名同志担任合作社代办员,专门围着农户转,带着农户跑。代办组先后举办了三期合作社培训班,印发《合成社成立注册登记流程》等材料,面对面指导农户熟悉合作社成立注册登记的每一个环节,一对一帮助有意成立合作社的农户拟定合作社章程、集资协议、会议纪录等材料,指导他们召开合作社成立大会,领着各合作社社长到工商、公安、质量技术监督、农村信用社、税务、农业等6个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代办组为各合作社提供“一站式”的代办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各合作社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精力、财力,保证了各农户成立合作社的热情不受影响。 二是建立全程指导服务制。(1)关注合作社内部管理问题。农户成立合作社后,我镇坚持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的理念,代办组及时跟进,指导各合作社及时建帐,关注社员最关心的内部管理问题,避免成立时热热闹闹、成立后冷冷清清,避免合作社因内部管理不善而不合作。(2)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大瓶颈。镇领导主动出击,多方寻找资金渠道,努力在信用社和金融部门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通过“两社互动”的模式,走出一条向金融机构借鸡生蛋的新路子。一是“三方担保”模式,即合作社、社员及与合作社合作经营的公司三方进行担保,向市金融部门办理小额支农贷款,形成了“合作社+ 社员+公司+金融部门”的模式;一是“两方担保”模式,即理事长用自己的实业、资信向金融部门进行担保,社员之间进行联保(如一个社员无法及时还贷款,其他社员必须代替其还款),申请小额支农贷款,形成了“理事长+ 社员+金融部门”的模式。2007年、2008年三家镇花卉生产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以以上模式向市信用社、市农业银行贷款46万元和8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两社互动”的尝试,使合作社资金渠道不畅通、融资难、担保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金融部门也降低了信贷风险,乐于向合作社发放贷款。 五、 下一步工作重点。 如何巩固、提高各合作社的质量成为镇委镇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镇的工作重点是: (1)引导合作社管理规范化、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加强引导和服务,使各合作社早日走上规范管理之路, 使各合作社早日实现产业专业化标准化之路,在提高技术、管理、销售等环节上下工功,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2)建立防病防疫巡访制。我镇的合作社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为主,镇委镇政府联动畜牧、农业等职能部门,建立防病防疫巡访制,指定合作社辅导员组织畜牧、农业等技术人员对瓜果菜基地、禽畜养殖基地定期现场巡视指导,答疑解惑,诊疗治病,尽早尽快防病防疫,最大限度降低合作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