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引资服务 -> 关于道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返回首页
详细信息
关于道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地    址:
项目介绍
  
加盟详情
       

关于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道县农机局局长聂年兵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装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日,县政府办综调室就全县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适时跟进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作了一次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农机动力总量增加。到2010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发展到67503台364192千瓦,农机具保有量分别为:拖拉机8130台130574千瓦,拖拉机配套机具1792台;耕整机械6618台25800千瓦;排灌动力机械18940台81226千瓦;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781台21368千瓦;联合收割机447台15681千瓦;水稻插秧机械86台260.5千瓦。

   2、农机装备水平提升。耕整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门类日趋齐全。累计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达10038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3台,手扶式拖拉机1145台,其他机具8190台,特别是运输型拖拉机、机动插秧机、水稻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谷物加工各类电动机等高性能、高效率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正在加速,带动农民购机投入达7000余万元。

   3、农机作业程度提高。全县粮食作物耕、播、收的综合农机化程度日渐向好。大大缓解了农民种田“三弯腰”劳动强度,耕牛“下岗”、农机“上岗”已是大势所趋,“扈水斗”提水灌田成为历史。机耕作业面积已达35.56千公顷,机灌面积18千公顷,机收面积达到了22千公顷;水稻机插秧面积取得了新的突破;机电排灌、农产品初加工、农村运输环节出现了初级阶段的较高水平机械化。

   4、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坚持上门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了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以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农机经营总收入、农机作业收入增加明显;农机服务组织正在完善,以机耕、机收、统防统治为主的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先后组建了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20余个。农机经营专项整治、农机推广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有序进行,为全县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开启了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进程。

 

二、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县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总体上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居主导地位。但是,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机化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

1、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机具总量小,横向差距大,加之机耕道和机电提灌档次低、效益差,全县的农机化明显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即: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产粮大县对农机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截至2010年底,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年均增幅不到10%。

2、发展速度不快。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干部认为在我们以丘陵、山区为主的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工作难以开展;相当一部分农民观念陈旧,对农机化生产存在偏见,认为机械化生产效率是提高了,但成本高、耗损大;另外,目前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是老人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