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农产加工 ->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面旗帜——解读『咸阳经返回首页
详细信息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面旗帜——解读『咸阳经
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地    址:
项目介绍
  
加盟详情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面旗帜——解读『咸阳经验』的丰富内涵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条件能力建设、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给人以深刻启示,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今天,本报推出长篇通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面旗帜——解读“咸阳经验”的丰富内涵》,希望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咸阳经验”,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真重视,对基层检疫体系建设真抓紧,对监管工作真给钱,推进工作真有效果,共同把动物卫生监督事业办成一个情系产业和民心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 

    农民日报记者 孙林 何兰生 焦宏 江娜

    千年帝都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曾经是十三朝京畿重地,阅尽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和沧桑。12月14日,这座历史名城迎来全国各地近300名“取经”者:一群站在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安全保障最前沿的人,来学习动物检疫的“咸阳经验”。

    这一切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咸阳渭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职工方晓翠还记得,那是去年7月的一天,温家宝总理来到咸阳调查猪肉生产情况,她向总理反映基层动物检疫工作方法单一、设备落后、人员不足等问题,温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要求迅即行动,切实加强基层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咸阳市认真查找不足,大力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努力提升监管能力。一年来,动物检疫工作面貌为之一新。

    咸阳的探索得到温总理的高度肯定,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也作出批示,要求对咸阳市强化检疫工作和推进食品安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12月14日,农业部专门在咸阳召开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咸阳经验”。部长韩长赋批示要求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咸阳经验”。

    “咸阳经验”的内涵是什么?“咸阳经验”给人以什么启示?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咸阳,从生猪屠宰场逆向追踪到养猪专业户,从动物检验检疫的关键环节入手,回溯了咸阳动物卫生监督的全过程,也对“咸阳经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入的认识。

    “咸阳经验”的重点:把住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闸口

    “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闸口。”12月14日,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场会上,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把两个矿泉水瓶瓶口对在一起,用一只大手紧紧抓住,形象地说:“一个瓶子代表畜产品安全,一个瓶子代表畜禽养殖,包括畜禽的饲料和兽药使用、防疫过程等。我们前期的健康养殖、源头控制等工作是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但是畜禽养殖这个瓶子的水要安全地流到畜产品瓶子里,变成放心肉蛋奶,经过这只手的把控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检验检疫这道闸口的关键作用。”

    检验检疫按时间和场所分为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屠宰场是生猪变成猪肉的最后一环,记者从这里为起点开始追溯。

    宏源肉联厂是咸阳兴平市一个规模较大的生猪屠宰场,现在正是生产旺季,每天要屠宰600~800头猪。12月13日,记者来到这里时,一进门就看见几个穿制服的人守在门口,其制服徽标上写着“动物检疫”字样。

    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平占团告诉记者,他们是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的驻厂官方兽医,13个人常驻宏源肉联厂负责屠宰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生猪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和宰后处理关。

    驻厂办公地点就设在肉联厂一进门的地方,每天来送生猪的车,都要停在门口接受进厂检查。官方兽医要一对二看三检查:查对每头生猪的耳标号码,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瘦肉精检测报告》,检查生猪外观,做好第一次临床检查工作。确认没问题以后,生猪才可以进待宰场。

    进待宰场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按规定,生猪还要在待宰场内静养12小时。其间,官方兽医每隔两小时巡查一次。待静养合格后,官方兽医还要凭屠宰企业“瘦肉精”检测报告和检疫申报单在屠宰前两小时到待宰场实施第二次临床检查。

    即使检查全部合格,官方兽医还要按照5%~10%的比例再进行抽检,对宰杀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验,就是俗称的“三把刀”。在宏源肉联厂屠宰车间一间专门检测室里,记者看到各种检测设备和试剂,角落里放着满满一箱用过的试纸。“这就是瘦肉精检测试纸,这一箱是最近三个月的用量。”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东城分所所长张建峰说,“把猪的尿液滴在上面,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除了快速检测瘦肉精,这个检测室还可以检测旋毛虫、水分等。”

    经过检测,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严格按照《病害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生物安全处理,严把宰后处理关。合格的猪肉胴体加盖验讫印章,电脑出证,官方兽医签名准予出场。

    据介绍,今年前十个月,东城分所共检猪134954头,耳标回收131257枚,其中查出6头“问题猪”都做了无害化处理。

    “这一道道程序看似繁琐,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肉联厂源源不断出来的肉是放心的,才能保证各大菜市场的肉摊上、超市的案板上以及最终到达人们餐桌上的肉是放心的。”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监督科科长任晓玲说。

    从屠宰再往前追溯,上一个环节是畜禽的运输移动。按照国家规定,畜禽要移动,不管是运到屠宰场还是交易市场,都必须持有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这就是产地检疫。

    在宏源肉联厂门口查验的就是这个《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般情况下,由乡镇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出具。

    在南市镇分所,记者看到一张当天出具的盖着大红章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姓名:王金怀;种类:猪;数量:22头;用途:屠宰;启运地点:南市镇南市村;到达地点:兴平市宏源屠宰场。签字栏里写着“本批动物经检疫合格,应于当日内到达有效”,最后,签着出具这份合格证明的官方兽医的名字:刘团结、申富春。

    符合什么条件才可以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南市镇分所所长王稳重告诉记者,养殖户提出申请以后,官方兽医要及时到达现场,按程序进行四种检查:即查验养殖档案,查验畜禽标识是否符合规定,查验强制免疫是否在有效保护期内,查验有无规定的动物疫病且临床群体个体检查是否健康。检查全部合格以后才可以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检查不合格或者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非正常死亡的畜禽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咸阳泾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中张镇分所所长屈伟最近就遇到这么一件事,辖区的王浩村,一户养殖户3只仔猪非正常死亡,检疫人员上门进行检疫,最后得出结论是腹泻导致死亡,最后进行了深埋处理。

    “你们怎么知道谁家猪死了?养殖户不上报怎么办?”面对记者的问题。屈伟笑着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每个大的养殖场都有驻厂官方兽医,每个村都有一名助检员,另外镇上的官方兽医每月进行两次走访。”

    屈伟说的正是咸阳市在基层动物检疫方面的创新实践。

    针对散养户,每个村设立一名助检员,以当地防疫员、乡村兽医、经纪人和饲料经销商为主,助检员签订《助检员责任书》,并配发《助检员上岗证》,主要负责散养户动物出栏时的检疫申报。

    针对大型养殖场,设立驻厂官方兽医,协助厂方做好养殖、防疫和检验检疫工作。在监管工作中,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还与厂方签订《“签约式”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出栏的生猪及时受理申报,严格按照《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

    通过这些措施,大户和散户都得到了有效监管。“我们每个月对全镇的畜禽数量统计一次,可以说谁家死了头猪我们心里都有数。”屈伟说。

    畜禽在省内运输只需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要出省就必须办理专门的检疫合格证,兴平市为了方便群众,专门设了一个动物证务检疫大厅。12月13日,记者来到这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兴平市晁庄村养殖户赵春郎为28头猪办理的出省检疫合格证上,所有信息一应俱全,连运输目的地甘肃省平凉市和运输车牌号都写得清清楚楚。

    证务检疫大厅负责人冯兵剑告诉记者,经营户在乡镇申报检疫,分所现场实施检疫合格后,出具市所特制的《换证申请单》,经营户凭《换证申请单》到证务检疫大厅申请换证。工作人员对经营户提供的相关手续进行核对,再对该批动物或产品进行复检,证物相符并且复检合格后办理出境检疫手续。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动物两次把关”的检疫模式。

    同时,在流通监管方面,咸阳市发挥旬邑、长武两个省际间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职能,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交易的监督管理,实行24小时值勤,确保运输、上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持证率均达到100%。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畜禽运输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关卡,不管是本地还是省外,只要畜禽要出栏、要运输就必须持有合格证。那么,没有合格证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制裁不法分子?

    “我们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同时肩负着执法职能,对非法行为进行查处。”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队队长胡成海说。今年3月下旬,他就处理了这样一起违法事件。

    3月的一天,已经临近下班了,忽然接到省里通知,说有人举报在西安市胡家庙市场上,有人在加工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怀疑来源是兴平市。

    接到通知后,胡成海立刻开始布控,全所74人,一次就出动40多人,在省道、县道和乡镇道路各个要塞处设卡,下午5点40分接到通知,当晚9点05分就大功告成,截获了一车无检疫证明的非法猪肉。“6000多斤猪肉,这要是流到市场上就麻烦了。”胡成海说。“但是后来查出这车非法猪肉不是从我们兴平市来的。”他又特意补充了一句。

    从屠宰场追溯到畜禽出栏,不管是屠宰检疫还是产地检疫,咸阳市的动物检疫工作扎扎实实做到了细微之处,把住了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闸口。

    “咸阳经验”的核心:检疫关口前移,实现养殖环节全程监管

    从畜禽的屠宰、运输继续追溯,前一个环节就是养殖。实际上,检验检疫虽然是重要的闸口,但是抽检只能在一定比例内进行,合格证的出具也主要根据日常的养殖档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养殖过程中的全程监管。

    “咸阳市坚持推动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由运动式突击监管向规范化全程化监管转变、由事后处理向源头防范转变。”咸阳市农业局局长季志林说。在实践中,这两大转变已经从理念成为现实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表现为日常防疫检查和标准化养殖两方面。

    如果说检疫是畜产品安全的年终大考,那么,日常防疫检查就是一次次摸底小考,它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确保畜产品安全的持续性、阶段性的成效。

    三原县美的尔蛋鸡标准化养殖场是一个年出栏3万只蛋鸡的养殖场,记者在养殖场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各种记录,有“免疫记录”、“消毒记录”、“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生产记录”等,每本记录都记得满满当当。除此以外,墙上还挂着一张照片,下面写着姓名和联系方式。鸡场技术员赵忙瑞告诉记者,负责这个片区的官方兽医是张静,这些记录就是张静帮助建立的。

    “我们在规模养殖场监管方面,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规定了消毒、报检、无害化处理等八项制度。”三原县农牧局局长乔公昌说。

    在更大规模的养殖场,驻厂官方兽医更多的职责是协助厂方做好日常防疫和科学养殖。

    星光良种猪繁养殖公司是一个存栏2万多头的大型养猪场,这里有两名官方兽医全程驻厂。“我们主要协助厂方建立规范养殖档案,监督兽药、饲料、疫苗使用情况,监督企业做好无害化处理和定期消毒工作等。”驻厂官方兽医冯宏凯说。

    规模化养殖场在防疫监管上相对还要容易一些,最难的是分布在农村里的散养户。

    三原县城关镇土官村农民段培锡养了40多头猪,记者在这里看到,猪圈虽然还是原来的猪圈,但是养法已经不是以前的养法了。

    12月14日,段培锡正在猪圈里忙活,抬头看见动物卫生监督所城关分所所长李天赐,熟稔地打招呼说:“李哥,你来啦。”他告诉记者,镇上的检疫员三天两头过来,帮他防疫,教他消毒,要出栏了还帮他申报。

    他拿出一本养殖记录,上面记录着3月份和9月份春秋两季,每季三次,一个签名“刘青年”的检疫员都上门来对他养的猪做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三大病的防疫。“这是国家强制防疫,是免费的,检疫员过来指导也是免费的。”段培锡说。

    要实现养殖过程中的全程监管,日常的防疫检查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改变农民一家一户散养的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养殖。从某种程度上讲,标准化养殖才是最终实现畜产品安全的根源所在。

    民兴奶牛养殖科技园是泾阳县第一家部级标准化养殖场,已经通过了国家“有机奶”认证。从科技园的观景台看下去,9栋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牧场化的养殖模式,让一头头牛儿悠闲地低头吃草。

    “这里现在有1100多头牛,只有400头是我自己的,还有700头是农民放在这里寄养的。”老板孙铁民告诉记者。在这种被农户称为“奶牛托儿所”的模式中,农民把奶牛送到这里,什么都不用管,每头牛一年能分到2000元钱。

    “现在全县已经建成了奶牛养殖小区75个,其中千头以上的小区17个,机械化挤奶站150个。”泾阳县畜牧局党组书记苏跃华说。

    在实践中,咸阳市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全市奶牛、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存栏量分别占存栏总数的70%、64%和80%;推进养殖标准化,已建成35个部省级、15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推进养殖生态化,建成大型沼气池10个,发展有机肥生产企业4家。

    “标准化养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头工程,也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不仅提高了专业养殖水平,规避了市场风险,更为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为保障人畜安全创造了条件。”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宗耀说。

    “咸阳经验”的本质:“六个一”好做法,要靠“四个有”来支撑

    在对从屠宰到养殖,从检疫到防疫的回溯过程中,记者逐渐梳理了“咸阳经验”环环紧扣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支队伍、一个系统贯彻始终,起到了主导作用,这就是动物卫生监督系统。

    说到“动物卫生监督”,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不过一提到“瘦肉精”、“禽流感”,大部分人都会如临大敌。动物卫生监督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保障养殖业安全,保障人们餐桌上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保护人们免受禽流感、旋毛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侵扰。

    咸阳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尤其是遍布十几个县市区、上百个乡镇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动物产品安全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咸阳经验”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证动物产品安全等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和作用,以及作为政府应该给予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和条件。

    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咸阳市把自己的工作归纳出“六个一”工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夯实责任科学监管;强化“一条龙”管理,环环相扣严格把关;推行“一链式”模式,做优产业严管源头;狠抓“一统化”建设,注重基层夯实基础;打造“一流化”队伍,提升能力规范执法;构建“一体化”格局,创新机制高效运行。

    在采访中,记者也深切感受到这“六个一”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深刻体会到咸阳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跨越发展的深层原因。

    组织有保障。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是有效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的前提。记者在泾阳县采访时,畜牧局的大楼正在建设中,苏跃华告诉记者:“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可以说要设备给设备、要编制给编制。”咸阳市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体制改革、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重要事项。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局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有关工作。西北人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在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咸阳“一把手”工程的定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

    执法有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推进动物检疫工作的关键。这一点胡成海深有体会,从接到举报通知到截获6000斤非法猪肉只用了短短3个小时,“省道、县道、乡道那么多路口要布控,没有人是不行的。”“养殖户来申报检疫,我们必须及时赶到,如果人手不足会耽误农民畜禽出栏。”屈伟说。没有一流化的队伍就没有一流化的工作,咸阳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市级所20名、县级所10~15名、乡镇分所3~5名的名额给予编制。在行政村或大型养殖场设立助检员2628名,也给予一定经费补贴,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主体、协防助检员为补充的市、县、镇(办)、村四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取证有设备。完善检测设施是开展检疫工作的基础。“我们现在有106台套检测设备,14个乡镇分所还有180台套。”在三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00多平方米的检测室里,所长董勇告诉记者。设备保障离不开资金投入,咸阳市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的同时,从市级层面统筹谋划,整合资金,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1.5亿元真金白银,对市、县、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分所检疫检测速测室面积、设备配备,分层次规范,统一标准建设,全市13个县级所配备动物检疫设备2504台,在13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和22个屠宰场配备检疫设备2020台,使市县镇检测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检测需要。

    工作有制度。健全工作制度是确保工作高效运行的保障。在防疫方面,咸阳市全面推行“一严格、两准确、三不打”操作要点、实行“七步法”操作规程,落实“四到位”工作责任。在产地检疫方面,严格落实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推广“签约式”管理模式,探索“一厅式”服务等。在屠宰检疫方面,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四个关口”。在流通监管方面,在省际间公路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交易的监督管理,实行24小时值勤等。除了这些具体环节的制度,咸阳市立足全局,构建突出基层、强化基础,综合施策、源头治理,积极构建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健全了动态监管机制、联动防控机制、财政保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

    “咸阳经验”的另一层含义:咸阳能做到,我们也能

    “动物卫生监督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与农业部党组‘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密切相关。”于康震说。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告诉记者。初步建立起以《动物防疫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官方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4个省份完成了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国家实施《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累计投入资金83.8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央、省、县、乡四级防疫网络。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无牛瘟状态国际认可,顺利推进无牛肺疫认可,基本消灭马鼻疽、马传贫,成功堵截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于国门之外,家畜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建国以来最低。

    不过,疫情压力、安全压力、舆论压力,我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分析,重大动物疫病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疫情点状散发、局部发生的风险仍然存在。同时,从国外看,周边国家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威胁进一步加大。”张仲秋说。

    因此,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疫情处置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等方面承担重要任务,面临很大压力。

    但目前从全国来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咸阳过去在动物检疫和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就像方晓翠向温总理反映的一样,经费不足、人员缺乏、设备陈旧等问题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212个县没有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446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有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近年来,陕西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始终把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卫生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省8年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5年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

    咸阳市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市、畜牧强市。截至2011年底全市存栏牛45万头,生猪192.4万头,畜牧业产值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在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型的过程中,咸阳市高度重视基层动物检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2011年7月温家宝总理到咸阳视察并对加强基层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进一步加大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咸阳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咸阳只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咸阳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一定能!

    陕西省副省长祝列克在总结“咸阳经验”的时候,要求在全省推广“咸阳经验”,一手抓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一手抓监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使全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把陕西建成全国畜牧业大省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畜牧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规模养殖和散养户并存,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食品安全源头监管,突出基层、强化基础。”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高巨星说。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民心,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体现的是责任,检验的是能力。”咸阳市市长姜锋说,“只有党委、政府认识明确、思想重视,主要领导放在心上、拿在手上,分管领导尽职尽责、毫不懈怠,相关部门公正执法、落实有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取得突破。”

    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全民生命健康,责任大于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安全重点在源头、关键是监管。咸阳市在实践中破题,在实践中创新,所构建的全程覆盖、运转高效的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值得总结和深思。“咸阳经验”所蕴含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