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农产加工 -> 协会何时挑起产业大梁?返回首页
详细信息
协会何时挑起产业大梁?
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地    址:
项目介绍
  
加盟详情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文登水貂大部分是采取家庭养殖模式,也有少数大型养殖场,养殖数量从几百只到几万只不等。这种由农户自发形成,缺乏统一指导的分散式养殖模式,无形中形成一种无序竞争,直接影响到貂皮的质量和价格。

  刘鲁波告诉记者,尽管养貂协会成立了4年,但由于农户多年的分散养殖习惯,导致大家的思想和认识不统一,管理粗放,意识滞后,会员农户只发展了100多户,占全镇养殖户的二十分之一,协会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无序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就拿用工这块来说,恶意竞争导致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刘鲁波很无奈地说,随着近年来该镇水貂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小户、散户如雨后春笋般的多起来,养殖户们为了增加收入,不惜花重金雇用懂技术的饲养员,饲养员的工资从几年前的每月千元涨到现在的2500元。

  “月薪2500元,现如今这样的工资收入并不算多呀。”记者不解地问道。

  “按一天8小时工作量是不多,但是工人每天来工作还不足4小时。”刘鲁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3月至5月是水貂配种、产仔的季节,也是貂场最忙的时候,工人一天最多工作就5个小时,而其它季节只是做些喂食、清理等工作,一般工作时间只有2个小时。冬季由于饲料的保质期长,工作时间就更短。这样算下来,工人一年只工作半年的时间,并且工作强度也不大,单位工资水平就相当高了。随着养殖户增加,不仅雇工难找,而且每年的工资水平也是水涨船高。若是养殖户们能够积极加入协会,实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病害防治、定价销售,就能有效的控制养殖成本,增加农户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泽库镇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毛皮动物的养殖,如今养貂协会却只有一两家,会员个数更是寥寥无几。位于泽库镇后岛村的养殖户曲凤丽告诉记者,由于貂场规模小、资金紧张,从一开始她就与丈夫俩摸索经营,从没有雇用饲养员。多年来受技术和信息的影响,发展十分缓慢,目前只有种貂300只,每年还会遭遇压价销售的无奈。呼唤行业协会引领成为像曲凤丽这样小规模养殖户的心愿。

  养殖户一方面呼唤协会的成立,一方面又不情愿加入协会。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养殖协会都是由大型养殖户发起成立的,属于私人协会,缺乏公信力,养殖户不敢加入。曲凤丽告诉记者:“如果政府主导,成立公办养貂协会,就可以打消我们的顾虑 。”

  业内人士认为,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各养殖户只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在养殖技术、饲料配比、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致使损失惨重。要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农户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有关部门必须继续加大协调力度,联合广大养殖户,克服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弊端;行业协会要密切与会员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规范利益分配行为,努力提高其公信力。要加强与会员联系和合作,互通市场信息,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的统领作用,为会员搞好各项服务。在会员养殖户中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统一防疫、检疫,统一品种改良,统一购销毛皮,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药品及添加剂供应,全面提升协会的服务功能,促进全市毛皮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