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南官坊社区,今年29岁的梁应爽,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他每天除了出门吃顿午饭,其余时间几乎都待在家里。身为80后的他,在家待着可不是因为沉迷游戏或看小说,而是自谋职业,开起了录音棚。
50平方米的家一多半都是工作室
一米八的个子、帅气的脸庞、戴着斯文的金边眼镜、烫成微卷的头发显得颇有艺术家气息……是梁应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梁应爽家有5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装修简单。客厅是他的制作间,摆着一张桌子、一组沙发和两台电脑。与客厅相隔的卧室,就是他的录音棚,里面放着台显示字幕的小电视和四五只专业耳麦、立麦。另一间是卧室,房门紧闭。“这就是我的录音棚,怎么样,不错吧?”性格开朗的梁应爽,主动打开了话匣子。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专业的他,因为从小酷爱音乐,大三时曾和几位朋友组成乐队,他担任着节奏吉他手和主唱,闲暇时常奔波在北京各地演出。
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他曾想过要当“北漂”。可因为是独生子,父母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只好回到太原。父亲好不容易帮他联系了家不错的企业,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然而,梁应爽却觉得那种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不适合自己,不顾父母反对决定自行创业。
第一次给顾客录歌录了一下午
当时,太原很多人都还没听说过录音棚,于是,有很好唱歌功底的他,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干就干,梁应爽在父母的帮助下,投资六七万元,买了专业设备,租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就开业了。然而,创业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简单。
如何让别人认识并接受这一行业?怎样使别人信任自己?这些问题,困扰了他整整两个月。发动亲戚朋友宣传、雇人发传单……能想的办法都做了,可效果却不理想。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吸引更多人关注。果然,网站建立后一周,终于迎来顾客。“我记得特清楚,那是一对上大学的女生。”谈起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梁应爽笑了笑说,这对女生也是头一次进录音棚,对着麦克,她们的声音紧张得发抖,也不知道该如何带着感情唱歌。梁应爽比她们还要紧张,生怕自己录不好,砸了这笔来之不易的生意。
对方忘词了,他一句句提醒;唱跑调了,他一字字纠正发音……就这样,翻来覆去、一遍遍重唱,最多的一句就唱了二三十遍。结果,整首歌录下来已经从中午忙到傍晚了。
最大梦想开家高端文化传媒公司
“录制是个技术活,最难的就是听。因为每个字的发音准与不准,在不在调上,都直接影响着录制的效果。”梁应爽说。一般来说,简单录制一首只需50多元,如果想制作精致些,一首大概需要200多元。一个月下来,他的收入约在6000元左右。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顾客,梁应爽都是以诚相待、悉心指导。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如今一些常来的顾客,在他指导下,演唱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有些还在省内组织的演唱比赛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现在,梁应爽的生意越来越好,几乎天天都有顾客光临,年龄多为16岁至35岁。每天工作满满当当,最多时一天要录20首歌,没时间出门,朋友见他也只能到家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与世隔绝了。”去年年初,为了工作方便,他把父母给自己结婚准备的房子,进行了隔音装修,开了现在的录音棚。
如今,他已经成家,有个贤惠的妻子,他们共同经营着这个幸福的小家。妻子在酒店工作,对他的事业也非常支持。谈起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后开一家高端的文化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