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民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致富信息网 >投资参考 > 特稿:为调控新政探路? 央媒齐声“轰”楼市 返回首页

特稿:为调控新政探路? 央媒齐声“轰”楼市

时间:2012-07-04 09:12:30来源: 作者:
“清明节气雨纷纷,房价高得迫人魂。”

  4月7日北京综合消息清明节期间,就在网上发出这句“打油诗”的同时,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六篇评论,对楼市泡沫和地方土地财政给楼市带来的投机效应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随即,市场出现了各种猜想。受相关因素影响,房地产股昨日(4月6日)也以大跌收盘。

  新华社“六连评”作用有多大?

  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提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行政调控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符合市场规律、可灵活运用的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 :仅凭所谓“经营城市”的口号,通过“收储土地”和高价拍卖,转手就能获得巨额收益。更何况,房地产开发当年就能见效,对GDP的“贡献”显著。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主动控制房价?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型。这种供给垄断与需求竞争并存的模式,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房地产业需要公开的不仅是开发成本,而且开发过程涉及的所有审批环节都应该彻底公开。全面挤压腐败的空间。

  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 :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再沉溺于地产投机所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当中。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 :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

  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华社的“六连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房地产业更加清醒,让决策者再度思考房地产目前的状况,考虑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中央媒体密集关注楼市,是否意味着楼市将迎来新一波更有力度的调控?是否在为物业税开道?

  曹建海分析,不能低估中央媒体的声音,决策层如果连新华社的声音都置之不理,中国高房价的走势那就真的没救了。【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