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进市场,要先接受菜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检测结果公布在菜市场一楼的LED大屏幕上,供市民参照选购。这就是潍坊高新区新邻里菜市场的“专属特点”。“作用可能有限,但希望能给老百姓的餐桌多加一道屏障。”在菜市场专门负责食品安全检测的袁海娜每天重复着这样的检测工作,为的就是让市民吃菜放心。顾客们说,在这里选购蔬菜,就是放心。
市民
先看检测结果再买菜
12月10日上午8时许,潍坊高新区福寿东街与新城西路交叉口东北角的新邻里菜市场内,摊主们在各自的摊位上摆放蔬菜,陆续有市民前来购买。但这些市民不急着选购,而是聚在一楼大厅看着LED大屏幕。一名水果摊主告诉记者,市民正在等着看当日的蔬菜检测结果。
随后,记者来到市场二楼,靠近东头有一间不大的屋子,这就是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的检测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工作人员袁海娜告诉记者,每天,她要随机对市场内的蔬菜、水果抽取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双氧水、硝酸盐、硼砂等含量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登记公示。
检测室的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小型冰箱和一个洗手池。墙上贴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检测流程和蔬菜标准。“有时候一天检测一种样品,几个摊位检测同一种蔬菜,有时候一天检测好几种样品,但每天检测的摊位和蔬菜品种都是随机选择,这样比较公平。”袁海娜说。
正在买菜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都是每天早上8时过来买菜,自从知道市场有了食品安全检测仪之后,他就特意晚一点再来买菜。“先看看大屏幕上的蔬菜检测结果,再买就放心了。至少蔬菜上桌之前,能多一道保护屏障。”张先生说。很多市民也纷纷表示,喜欢到这里买菜,就是图个放心。
流程
检测一棵油菜30分钟
袁海娜和另一名工作人员夏云开始工作了。她们在蔬菜摊前分别选择了西红柿、胡萝卜、油菜、芹菜等蔬菜,各个摊主都非常配合,先不忙生意,任由她们挑选蔬菜带走。随后,袁海娜细心地将在每个摊位所选的蔬菜做好记录。接下来,她给记者展示了一棵油菜的检测过程。
“打开农残快速检测仪,称量油菜样品2克,剪碎并放入取样瓶中,分别加入20毫升提取液,浸泡震荡2分钟,这个过程要非常精确。”袁海娜一边说一边非常熟练地进行后面三个步骤的操作,对各种术语和器皿名称也是非常熟悉。过了一会儿,记者看到,从专业的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中吐出结果,显示抑制率等数据。袁海娜告诉记者,一棵油菜样本的检测全程分四步,大约需要30分钟。如果蔬菜检验不合格,仪器会自动显示。
蔬菜检测完毕之后,袁海娜详细做好记录,并将这些记录录入电脑,结果就会在菜市场内的大屏幕上显示。市民看到记录之后,就会放心购买。袁海娜说,市场内蔬菜摊位只有5家,但是每天的检测工作却不能少。
心愿
让市民吃上放心蔬菜
除了蔬菜,袁海娜还经常检测腌制品,确保其合格后将数据公布,供市民参考。菜市场卖其他自制食品的摊位,每天也都要经过检测后才能销售,确保每种食品都安全。另外,在新邻里菜市场的摊主,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专属档案,档案中包括经营人员的基本信息、经营户身份证复印件、商品安全质量责任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健康证复印件等。
据了解,新邻里菜市场是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的一项便民、利民工程,也是潍坊第一个星级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共建设三层209个摊位。2011年,该市场又投入200多万对市场内部进行了格局改造和功能完善。目前开放的是一、二层,其中一层经营熟食、干果、粮油、水果、土产杂品;二层经营蔬菜、干货、豆制品、禽肉、水产、鲜肉、禽蛋等品类。
据市场负责人董焕祥介绍,菜市场的设立缓解了周边邮电新村、地税局宿舍、艺景嘉园、赋海仁居等住宅社区近6万居民的菜篮子问题。最被市民称赞的,还是食品安全检测这一环节。市场投资20余万元设立的食品检测中心,配置了两套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并配备了专职食品检测员,对每天上市蔬菜、水果等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LED显示屏及时向消费者公示。“能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也是我们的心愿。”董焕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