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伟
都说农村土地流转难、难流转。一直沿袭传统种植的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破解了当地土地流转的束缚,走上了规模土地流转、加快高效农业种植的“阳关道”。
去年以来,三铺村党总支以党建龙头示范引领,把党建工作与农村土地流转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速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富民产业发展,实现党建工作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相互促进,点燃了广大干群规模流转土地、激情脱贫致富的“燎原之火”。截至目前,三铺、梁圩两个自然村已连片流转土地1000多亩,一期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220栋,种植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成为当地高效农业新亮点。
投石问路两个调研摸摸底
三铺村是江苏省经济薄弱村,全村现有贫困人口520人。多年来,村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依靠传统的粮食种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依然艰难。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三铺村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其他委员和党员代表为成员的调研问计组,采取座谈讨论和走访调研两种方式,全面细致了解村民对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所思、所想、所盼;摸清全村村民对土地流转有多少人持反对意见,为什么要反对,有什么顾虑和负担。号脉问诊,因户制宜,因人而异,早做准备工作,打消顾虑,为首战告捷打好群众基础。
算账对比三个会议清清脑
土地流转,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三铺村召开党员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面对面宣传政府提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和好处,从思想上认识到土地有序向种植大户、产业能人集中流转,村民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双赢,百利无一害。
该村还利用早晚饭前村民集中在家的机会,利用有线广播召开“思想交流拉呱会”,针对一些农户的“恋地”情结,细声细语讲政策,说实例,算账对比,用邻村北沟鲜切花大棚“一亩百合棚一季顶上百亩粮田收成”的高效种植实例,激发村民土地流转的热情。并组织党员村民前往北沟鲜切花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感受高效农业种植的神奇魅力,点燃高效产业脱贫致富“星火”。
真抓实做四项措施招招鲜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三铺村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支部班子工作责任制,突出示范引领,党员争星晋级,搞好配套服务,亮出了实实在在的招数,催生比学赶超动能。
党员干部先行。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关键时刻彰显出一个党员的先进性。老党员、村委会主任刘春松老当益壮,不仅挨门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带头把自家的3.5亩地拿出来统一规划建棚;老党员梁杰不声不响砍掉菜园边几棵碍事的成材杨树,不要一分钱补贴;多年不种地的党员李达,主动调出1.5亩尚好的土地,希望优先承包给贫困户建大棚,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支书挨户说理。都说好事多磨,再好的事情难免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对于村干部“啃”不下来的难题,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一一登门拜访,一次做不下来的工作就来第二次、第三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涉及全村120户的土地流转问题,都被他和村干部们在1个月时间内全部解决,全村共砍伐路边树木、菜园里成材杨树348棵,清理粪堆草垛27处,腾出打谷场、菜园64亩。
合理配置大棚。土地流转后,村里优先给贫困户建棚,并签订合同;对于有致富欲望的一般农户每家每户限额2个大棚,统一标准模式,统一时间推进,统一建筑质量,统一购进种苗。
配套服务到家。村党支部积极优化信贷、供电、技术一条龙服务,给大棚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支书郝大宝以担保人的身份解决了3户12万元的资金问题,并重点推出“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支部+电商+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聘请农业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传经送宝;通过专业生产合作社“五统一”,抱团经营;通过农业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优质种苗,确保村民放心种植;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冲浪”解决销售难题,拉长增收致富链条,保证特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稳打稳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