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市场行情 > 市场预测 > 央行降准杯水车薪 豆油价格加速探底 返回首页

央行降准杯水车薪 豆油价格加速探底

时间:2012-06-15 18:07来源: 作者:收藏

  近期国内豆油价格的直线回落主要受制于宏观利空的接踵而至。一方面,欧债危机担忧升温,希腊组阁失败令其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加大,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就业形势持续不佳。欧美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使得美元避险需求大增、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集体承压。另一方面,国内4月份经济数据反映了经济整体疲软的现状,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仅是“杯水车薪”,很难使豆油价格迅速回暖。 

  笔者判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宏观面冲击,导致国际油脂市场的价格“温床”暗含着更多风险,加之原油价格“无力回天”,也对豆油价格造成负面影响。宝城期货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国内四级豆油报价普遍在9400~9500元/吨,青岛、南宁、福州地区甚至报在9100~9200元/吨,且走货清淡,买盘稀少。基本面“祸不单行” 

  美国农业部5月份利多的供需报告并未激励CBOT大豆价格继续上扬,目前2011/2012旧作年度南美大豆减产题材已受市场“冷落”,北半球播种正在顺利进行,多头陷入“无题”发挥的窘境。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当周,美国大豆种植率为46%,高于去年同期的17%和5年均值的24%,且大豆出苗率为16%,高于去年同期的3%和5年均值的5%.美国大豆种植进展乐观、长势良好,或将使得国际豆油价格进一步调整。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压榨需求不振也给市场泼了冷水。据悉,4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仅为1.32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的1.35亿蒲式耳和3月份的1.41亿蒲式耳。而美国豆油库存重建也尚未结束,4月份库存为23.85亿磅,处于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加剧了CBOT豆油的下行风险。 

  国内而言,5月份以来,政府举行的临储大豆拍卖成交率上升,成交均价却延续下滑。由于当前陈豆已具备顺价销售的入市条件,市场传言的250万吨(另说300万吨)国储大豆或在近期涌向压榨企业,“政策天花板”效应将导致内盘豆油再度陷入被动局面。而随着豆油近月船期进口成本的下降,短期国内豆油价格将难有起色。投机基金“风云突变” 

  今年以来,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市场上的增仓动作可谓“疯狂之至”,净多头寸的迅速增持推动内外大豆、豆油价格连连攀升。由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净投机头寸位于历史高点,任何数据下滑或是在欧债危机导致的避险抛售都可能引发价格下跌。当前市场的动荡印证了投机基金“覆手为雨”的事实,获利盘的大量了结致使价格骤然回落。 

  CFTC持仓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CFTC的大豆净多投机头寸从上一周的258743张降至249923张,且多头持有量打破了连续14周增持的“神话”而出现下滑,多方资金的出逃可能为空方阵营注入杀跌的力量,市场波动料将加剧。而CBOT豆油的基金持仓也于近日出现异动,基金多单从5周前10万张以上的水平下降至5月8日当周的97577张,且空头部位出现连续4周扩仓至74712张,基金持仓的“风云突变”同样令豆油价格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因此,不管是从宏观面、基本面,还是资金层面来看,国内豆油市场内外部利空因素已在大量聚集,“瀑布式”的下跌令价格加速赶底。不过,底部不可轻判,毕竟止跌的条件尚不具备,价格回涨更显得较为“奢侈”,建议现货贸易商保持观望态度,不盲目抄底。 

  热点:农产品反弹行情仍不宜乐观 

  本报特约分析师王娜: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生猪调控政策短期利好难以扭转全球经济中期下行趋势,本周一农产品期现价格并未出现如期反弹,相反却再次上演集体跳水的市场表现。在欧洲政局动荡、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利好带来的技术性反弹仍极为脆弱,商品价格经历短期反弹后仍将继续下行,需维持谨慎偏空的操作心理。 

  豆类商品市场趋势由多转空 

  本报特约分析师张建新:尽管美农业部5月发布的供需数据对大豆市场利多,但是市场对利好消息反应迟钝,基本面利好已在前期上涨的豆价上体现。美豆播种进展及生长条件良好给大豆期货带来压力。管理基金大幅减持在大豆期货上的净多单,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市场阶段性高点已确立,大豆多头暂时难以推动价格创下新高,当前市场思路将由多转空。 

  高成本大豆令加工利润转亏 

  本报特约分析师高春来:在国际豆市接近相对历史高位时,国内油厂很容易面临一系列风险。近来,美豆由1500美分/蒲式耳快速回落至1380美分/蒲式耳,令已经结价的中国高成本大豆加工风险凸显。国内豆粕、豆油价格亦跟随大盘全线下跌,油厂实际平均加工利润快速回落至盈亏平衡点之下。若国内油粕价格持续回落,油厂加工利润将持续走低。 

  资金恐慌拖累油脂回调未尽 

  本报特约分析师侯雪玲:近期,国内油脂期现价格加速下跌,多头资金恐慌性逃离。后市原油期价走弱、资金逃离加剧及进口成本大幅下滑等因素施压,油脂调整趋势尚未结束。 

  跟踪数据显示,5月船期阿根廷豆油进口成本96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滑530元/吨;马来西亚棕榈油8820元/吨,下滑780元/吨。进口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油脂现货价格重心下移。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