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市场行情 > 市场预测 > 为何“洋种子”依然占领着中国市场? 返回首页

为何“洋种子”依然占领着中国市场?

时间:2017-09-08 09:10来源: 中国农资网作者:收藏

随着国产航母、大飞机、高铁的纷纷亮相,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但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因为一颗小小的种子而受制于人。

仅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洋种子”在种子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就有三成之多。不仅如此,近年来“洋种子”还全面进入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占据市场80%的利润。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买“洋种子”?

中国大多数企业以粮食生产加工模式制种,标准低质量差。而相对于国产种子,“洋种子”无论在品相、产量、纯度和发芽率、耐储藏等方面,优势都比较明显。

以番茄种子为例,国内种子种出来的番茄果型大,但是成熟的果实较软,存放时间短。荷兰种子种出来的番茄为硬果型,果实成熟后不易腐烂,可以存放20多天到一个月,也便于运输。

一般情况下的同类蔬菜种子,国外比国内产量高20%左右,抗病虫害能力也更强。对于大多数菜农来讲,虽然“洋种子”价格偏高,但是因其带来的高效益,还是会选择去购买种植。

“洋种子”如何占领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

自2000年中国《种子法》颁布以来,国内种子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来自美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种业巨头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他们通常先以免费的方式推广“洋种子”,在取得优势地位后,再控制市场。而农民拿到的外国种子以杂交为主,“杂交种”通俗讲是一次性的,理论上无法育种。

中国种业如何缩短差距?

虽然我国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育种资源少以及人才不足,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也相对落后。

对于中国种业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种业龙头企业的经验,明确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分工,将选育、繁育,推广销售一体化,形成种业产业链条。同时,加大对品种知识产权的的保护,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国家对种业发展的愈加重视,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

近年来,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不断涌现,民族种业正在稳健发展。同时,中国种业企业也要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获取国际市场利润来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确保中国种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更多农资信息,请关注中国农资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摘自互联网,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另,本文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