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生产管理标准化。把农业生产产前、 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
为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全省农村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蔬菜、茶叶、食用菌等12个特色产业,分别由一个贵州省委常委或副省长领衔推进,切实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和工作作风革命。
为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履行职责,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林科院、贵州省标准化院以及贵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专家,收集现行有效的668个国家标准、1099个行业标准、253个地方标准和13个团体标准,结合近年贵州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根据贵州省的气候以及地理地貌特征因素,选取适合贵州的各类标准,根据不同食用农产品的特点,编制了蔬菜、茶叶、食用菌、刺梨、油茶、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精品水果、辣椒、竹等10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
10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均包含标准体系框架图和标准体系明细表,标准体系框架图是根据产品不同的生长、加工等特点,绘制的标准结构图,体现了标准之间的关系和分类;标准体系明细表是框架图每一个部分所包含的标准名称及编号的明细表。10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均实现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相互衔接,以及产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产地环境和肥料农药)、产中(投入品安全控制、动植物疫病防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农产品检验检测)、产后(农产品分等分级、农产品粗加工、农产品运输贮存)的标准相配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10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将在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公开发布,方便社会各界使用。
对于12个特色产业中的中药材和石斛,由于其药品的特殊属性,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法》的规定,其质量标准由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管理。中药材国家药品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中包含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等)药材和饮片标准、铁皮石斛药材标准;同时,《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收载421个品种药材,《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545个品种中药饮片。目前,贵州省药品监管局正在修订上述标准和规范,修订为《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19年版)》,《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已经进入招标程序。
制定标准和建立标准体系只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关键还是要切实组织好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最终目的是把标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贵州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信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相关中药材质量标准、炮制规范的建立(修订)、推广和实施,必将为提升贵州省农业标准化水平、保障农产品和药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跟踪维护这10个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技术力量建立其他贵州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