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市场行情 > 预警信息 > 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返回首页

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时间:2013-11-14 10:29来源: 中国经济网作者:cym收藏
  自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已经实现市场化,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连增、收入增长连快,当然,也面临了农产品市场波动等问题,这固然与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需要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新一届政府制定了未来十年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这一方面要求广大农民继续不断发挥其创造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继续奋斗,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为农业生产做好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由经济,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价格高低等均由市场决定,这也就要求2亿多农户必须能够及时快捷地得到相关的生产和市场信息,才可能做出科学的生产决策,从而避免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因此,如何保证农民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相关信息,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行了诸多尝试,农业部作为权威部门定期发布种植、养殖、农产品收购和批发价格等信息,商务部、发改委、统计局、新华社等多个部门也分别在发布农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但是由于各自的信息采集渠道不同、所采集产品的质量等级和产地等的不同,导致一些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往往不一致,使广大农业生产者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也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所发挥的作用。
  那么究竟应该由哪个(或哪些)部门进行采集、分析和权威发布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除了需要自我探索总结经验外,还应该向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市场化程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学习。
  近年来,就如何建立和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做好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同的讨论。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再出发”的时期,面临着诸多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下面笔者就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顶层设计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是否要向市场化发展较早、市场比较成熟的美国学习?二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以及市场监测预警,应该由哪个(或哪些)部门来承担?
  关于第一个问题,即是否要向美国学习的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原因如下:第一、美国农产品市场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而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化从1992年算起才20多年,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也就30多年。也许有人说美国是大农场,人少地多,而中国正好相反,似乎没有太多可比性。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其规则是一样的。从生产和经营决策角度来看,生产经营者所需要的信息也是一样的,美国的经验必然会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美国的农业政策在保护农业和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也是与农产品信息密切相关的,比如美国的农场风险补贴和差价补贴等相关政策,将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作为未来价格的重要参考,农产品价格等信息为政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持。目前,我国也面临着农业政策进一步改革的再度设计,有必要好好学习美国的农业信息如何为农业政策服务;第三、美国是多数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很多商品的定价中心,农产品市场信息对于其实现这一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全球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中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也必然越来越大。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了解美国的过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向美国学习,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第四、长期以来,相关政府机构和科研等部门均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美国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等工作,与美国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保持合作,基本了解其运行机制,向美国学习具有很好的基础,也便于进一步消化吸收;第五,向美国学习也具备了相关的支撑条件。美国信息采集的网络化、实时化,分析的常态化、实用化,发布的程序化、动态化,受众的网络覆盖率和接受程度等在中国也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很快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得到快速提升,能够很好地保证信息采集、发布和快速的普及、应用。当然,向美国学习也不能一味照搬,要考虑我国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在信息采集的布点、信息的发布和通俗化方面一定要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应该由哪个(或哪些)部门承担信息和市场预警监测的相关工作,笔者认为农业部应该承担起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发布工作,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基于这些信息,做好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从而减轻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原因如下:第一,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产业链时代,即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还是中间的生产环节。气象信息、价格信息、流通和贸易信息等均必须回到农业生产者手中,服务于生产经营决策,而只有农业部门才具有这样综合的条件和优势;第二、农业部已经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种植业司对种植业生产的意向和进度进行定期发布,畜牧业司对养殖的情况进行定期公布,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进行定期采集并通过媒体发布。同时,农业部还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指数,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发布,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已成为比较权威的风向标。总体来看,农业部具备了相关的基础条件;第三、2013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联合举办的“世界农业展望大会”,第一次离开欧洲地区来到中国与我国农业部联合举办。在两年的筹备过程中,两个国际机构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监测预警的能力建设提供了全范围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农业部相关机构的市场信息工作和监测预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筹备的“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及相关信息的定期发布机制也初步形成,为农业部全面做好市场信息和监测预警工作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第四、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已经组建了18个主要农产品品种的分析师队伍,外聘了相关分析师进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等方面的分析,确立了定期进行农产品市场的分析和成果发布的制度。同时,2012年农业部又成立了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10位专家进行农产品市场的系统研究,并且每年定期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会商;第五、美国的具体做法也是将农产品市场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工作授权由农业部一个机构承担,其他部门(包括统计、气象等部门)配合农业部的相关工作。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来看,我国迫切需要整合目前多部门发布农产品价格和相关信息的格局,授权农业部进行权威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工作。
  从农业部内部来看,可以在目前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基础上扩充,最终形成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以外聘的分品种分析师和市场预警专家为重要的支撑,最终形成统一、全面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权威发布机制,从而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并且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更好地对农产品市场的走势进行监测和预警,从而更好地做好农产品市场的调控工作。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