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成交好转,钢价快速反弹;
成本分析:钢坯、进口矿价大幅上涨,钢厂价格稳中有升;
供需分析:部分钢厂检修及出口增多,社会库存连降十五周;
宏观分析:PMI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大,承兑汇票贴现率大幅下降;
综合观点:本周国内钢价上涨过快,终端用户在短期补库后将重回观望,市场资源套现压力加大。而随着价格的快速反弹,多数钢铁企业已经保本或有盈利,或将激发钢厂生产热情再度上升。短期国内钢价进一步上涨动力不足,下周或将以震荡整理走势为主。
一、行情回顾
1、本周上海螺纹钢价格变化情况
进入7月份,受成交回升带动,沪上钢价大幅上涨。截至7月5日,钢材指数报在352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30元/吨;同期,沪上优质品三级螺纹钢代表规格报在341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40元/吨;而沪上优质品二级螺纹钢报价报在340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40元/吨。
市场反馈,经过6月中下旬的试探拉涨,进入7月份后国内钢价气势如虹,出现年内最大一波涨幅。环保题材持续升温、部分钢厂检修及出口量增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半年末过后市场资金有所缓和等因素,是推动本周国内钢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钢价的反弹,终端用户补库需求上升,市场交易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趋于活跃,市场久违的封盘、惜售也不时出现,国内钢市表现出淡季不淡的局面。
那么,具体到下周走势,钢价涨势还能不能延续?环保方面会不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原材料价格走势如何?带着诸多疑问,一起进入本期行情分析。
2、全国市场方面
根据交易监控数据显示,本周国内钢价全国上涨,华东地区钢价领涨全国。
北京市场:本周北京建筑钢价连续上涨,单周价格上涨50-60元/吨。目前河钢资源二级螺纹价格为3240-3280元/吨;三级抗震螺纹价格为3370-3400元/吨;三级盘螺价格为3380-3400元/吨;HPB300高线3370-3400元/吨左右。
市场反馈,近期各大钢厂出口量明显增加,北京市场钢厂资源到货较少,市场缺货规格增加,主要是盘螺、三级小螺纹资源,部分商家甚至断货。在铁矿石、钢坯等原料价格上涨以及钢材期货连续反弹的带动下,近期终端用户积极入市采购,市场成交活跃。而由于之前低迷的行情使得经销商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现在行情一旦反弹,多数经销商均限量出货。另外,现在月初相对来说商家的资金压力也不大,预计短期价格上涨还将持续。
杭州市场:本周杭州建筑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单周价格上涨100-120元/吨。现主导钢厂沙钢三级螺纹Φ14-25mm报3400-3430元/吨;永钢,中天,萍钢等资源三级螺纹报价为3350-3390元/吨;西城,申特,新兴三级螺纹市场报价在3350-3370元/吨左右;中天高线HPB300市场报价在3550-3570元/吨左右,高线HPB235市场报价在3460元/吨左右;九江HPB235高线在3430-3450元/吨,九江HPB300高线在3470元/吨左右。中天盘螺市场报价在3560-3600元/吨;西城,长达,新兴盘螺在3530-3560元/吨。
市场反馈,随着天气的转晴,本周以来当地市场终端采购基本正常,各商家普遍资源压力不大,市场信心逐渐增强。本周钢材期货大幅上涨,对当地现货也有积极带动作用,加之商家为消除现货倒挂,积极推涨,市场价格连续上涨。周三以后市场成交略有萎缩,但即便如此,商家上调报价的热情依然不减。本周以来当地建筑钢材库存继续下降,除沙钢到货基本正常外,中天、西城及三类钢厂螺纹钢资源到货都不多。预计下周杭州市场建筑钢材价格将继续上涨。
广州市场:本周广州建筑钢材价格小幅上涨,幅度为20-30元/吨。现韶钢、广钢Φ8mm HPB300高线市场主流价格为3580和3550元/吨,粤钢、湘钢、萍钢等钢厂同规格资源价格为3430-3470元/吨。萍钢Φ8mm HRB400盘螺市场主流价格为3710元/吨,韶钢Φ12mm HRB400螺纹钢市场主流价格为3760元/吨,Φ16-25mm HRB400螺纹钢市场主流价格为3600元/吨,广钢、韶钢Φ18-25mm HRB335螺纹钢价格为分别3480和3500元/吨,其他钢厂同规格资源价格为3400-3490元/吨。
市场反馈,本周下游用户积极采购,市场交易气氛较浓,加之螺纹钢期货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广州多数商家对建筑钢材报价有所上涨。据了解,韶钢政策改为月度定价,本地多数商家谨慎看待后期钢市,从钢厂订货补充资源不急,使得本地市场库存小幅下降。短期来看,市场出现转好迹象,预计短期价格继续趋高。
二、成本分析
1、本周钢厂调价
随着钢价上涨,本周国内钢厂价格也稳中有升,其中以旬定价的华东地区主导钢厂7月上旬出厂价格以稳为主,承兑汇票贴息普遍上调,紧贴市场定价的钢厂价格本周则以上调为主,尤其是华东、华北地区二、三类钢厂出厂价格上调幅度较大。经过本周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各区域主导钢厂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已全面结束倒挂,预计7月中旬华东及华北地区主导钢厂出厂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上调。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6月上中旬全国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215.63万吨和216.43万吨,日均粗钢产量环比增幅分别为0.09%和0.37%。目前国内粗钢产能释放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重点大中型企业基本没有出现减产迹象。不过进入7月份后国内大型钢厂安排检修有所增多,沙钢、永钢、中天、唐钢、邯钢、承钢等均有轧材生产线安排检修。且由于前期国内市场持续低价,引发国际市场抄底需求上升,各钢厂出口合同订单饱满,投放国内市场资源减少,使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改善。
2、原材料
本周原材料价格表现不一,钢坯、进口矿价大幅上涨,焦炭价格继续下跌,废钢价格基本持平。
钢坯市场:本周唐山钢坯价格大幅上涨,累计涨幅达110元/吨。下游成品材价格上涨,钢坯贸易商收货积极性较高,低价拿货显难,商家拉涨热情高涨。目前唐山钢坯库存76.63万吨,较上周下降6.58万吨,前期资源陆续出售,去库存速度加快。进入下半周后钢坯高位成交明显减弱,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短期市场或将小幅整理。焦炭市场:本周华北地区焦炭价格弱势下跌,幅度为20元/吨。月初各地钢厂均与焦化厂谈价,市场以弱稳为主,部分钢厂初步定价降价幅度在30元/吨左右,对本月市场虽看跌,但降价幅度有限。本周兖矿集团下调精煤价格70-90元/吨,近日山焦或出台煤炭价格,后期仍以下跌为主,会拖累焦炭的报价。废钢市场:本周华东地区废钢价格保持平稳。随着成品材价格反弹,钢坯价格上涨,国内废钢市场行情弱势有所缓解。不过当地钢厂由于成品材去库存化缓慢,为控制成本对废钢等原材料的采购量价皆不高。预计近期废钢市场将持稳观望后市。
铁矿石市场:本周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连续小幅上涨,累计上涨幅度为30元/吨。近日进口矿价大幅上涨,加重了国产矿市场拉涨氛围。钢厂近期低价采货困难,矿商仍盼涨,出货不积极,预计短期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仍将小幅上涨。进口矿价大幅上涨,63.5%印粉外盘报价在122美元/吨,较上周末上涨6.25美元/吨;普氏62%品位铁矿石指数为125美元/吨,较上周末上涨8.75美元/吨。据悉近期力拓推迟了长协矿的发货期, PB期货资源供应紧张,市场上以BHP和FMG资源居多;VALE则由于货物掉品增加了选矿流程,也向后推迟了不少长协矿的发货。钢厂补库支撑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重上120美元/吨以上,但价格快速上涨后,采购商逐渐趋于观望,进口矿价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
海运市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7月4日下跌2.65%,报1103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出现回落,此前连续18个交易日出现上涨。因铁矿石运输需求放缓,使主力船型海岬型船的运费继续回落。前期国际铁矿石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引发国内贸易商积极采购,推动干散货市场运价持续大幅反弹,但是国内需求依旧疲软且运力过剩严重导致BDI大幅度反弹仍缺乏支撑基础。鉴于航运业大部分服务将继续保持运力过剩的局势,航运业未来12至18个月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三、供给和需求分析
数据显示,本周上海持续高温天气,但随着钢价的上涨以及市场信心的增强,终端用户积极入市采购补充库存,中间商囤货热情也高涨,华东地区部分钢厂厂内提货车辆门庭若市,市场总体成交量趋于活跃。有了成交量的配合,本周国内钢价反弹也底气十足,市场惜售、拉涨氛围浓厚。
而从库存情况来看,监测数据显示,沪上建筑钢材库存从3月中旬至今,已连续15周出现下降,累计下降幅度达到21%。受资金紧张以及行情低迷影响,今年以来多数钢贸商普遍低库存操作,尽量以从钢厂厂内提货直发用户为主。在终端用户加大补库力度、以及钢厂投放市场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近期市场资源开始趋于紧张,规格断档的现象不断出现,对钢价走势形成较强支撑。
四、宏观分析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各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在1个百分点之内。
(2)汇丰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8.2,6月该指数48.3的初值已创九个最低水平,5月该指数终值为49.2。汇丰调查显示,6月产出8个月来首次收缩,6月新出口订单量降幅为2009年3月以来最大。采购库存连降五个月,6月降幅在当前下降期内最大。平均投入成本连降四个月。供应商交货速度连续第三个月得到改善,但升幅轻微。
(3)中指院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258元(人民币,下同),环比5月上涨0.77%,涨幅比上月缩小0.04个百分点。100个城市中,71个城市环比上涨,29个城市环比下跌。
(4)7月1日,央行网站公布,近日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5)前5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295.7亿元,增长7.8%;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利润260.8亿元,增长43.1%。
(6)中国钢企可能成为中国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下一个目标。中国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称,钢铁行业将成为继电力行业后环保部“十二五”期间整治的重点,最近环保部正在酝酿更为严格的整治方案,其中对于环保问责制将更加清晰,从环保事故发生后进行的事后问责转向对整个环***程进行“问责”。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审计后整改工作,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草案)》。
(8)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194129万吨,同比下降2.9%,降幅比1-5月减少0.2个百分点。据此测算,6月我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为31327万吨,同比下降1.8%,比上月减少4.1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4.0%
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与今年2月的数据一同创下本年度最低值。而同日发布的汇丰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8.2,创下9个月来新低。两大PMI的同时大幅回落,显示国内制造业正处于艰难的境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据了解,国务院将在7月中旬举行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定调下半年经济调控路径。不过随着政府对经济增速下降容忍度明显提高,在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短期刺激政策将很难出台,去产能、去杠杆或将成为下半年经济转型的主线。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备受各界瞩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获国家层面审议,近期将对外发布。计划中涉及措施严厉,牵扯面广,环保治理的加强对钢铁产能释放将形成抑制。
资金方面,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未进行操作,本周实现净投放460亿元。至此,央行在公开市场已连续五周净投放资金,累计规模达3510亿元。在度过半年末关口以及央行连续净投放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下,进入7月份市场资金供给较前期明显充裕,市场资金利率大幅回落。据监测,7月4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5.87‰,较6月26日大幅回落39.3%。承兑汇票贴现率尽管较6月末出现明显回落,但7月份依然处在高位,近期各大钢厂也是纷纷上调承兑贴息。其中沙钢承兑贴息由每月15元/吨上调至30元/吨,永钢承兑贴息由每月15元/吨上调至20元/吨,中天承兑贴现率由5.8‰上调至6.2‰,西城承兑贴现率上调至6.44‰。随着资金成本的大幅攀升,钢贸行业整体资金紧张的局面依然难改。
五、综合观点
本周沪上钢价大幅上涨,对于下周行情,提醒大家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需求因素。数据显示,尽管本周国内处于高温炎热天气,但终端用户积极入市采购,钢贸商也一改前期以厂提资源为主的操作,转向逐步增加库存,市场成交情况趋于活跃。不过钢价的快速上涨对终端需求还是形成了一定抑制作用,下半周成交出现减弱迹象。随着终端用户阶段性补库的结束,下周市场需求或将有所趋弱。
其二、供给因素。7月份国内大型钢厂安排检修有所增多,其中华东地区沙钢、永钢、中天,华北地区邯钢、承钢、唐钢都有轧材生产线计划检修。且前期由于国内钢价处于低位,引发国际市场抄底需求上升,各钢厂出口合同接单量普遍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市场资源供应。不过随着价格的快速反弹,多数钢铁企业已经保本或有盈利,或将激发钢厂生产热情再度上升。预计国内粗钢产能释放总体仍将保持高位。
其三、成本因素。受国内钢铁企业补充原料库存拉动,本周钢坯、进口矿价大幅拉涨。不过目前国内多数钢厂对后市仍不乐观,原料采购谨慎,钢坯、矿价的上涨更多是钢企短期补库行为带动,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而从钢厂价格来看,随着主导钢厂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结束倒挂,7月中旬华东、华北地区主导钢厂出厂价格预计将全面上调。
其四、资金因素。进入7月份后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出现明显回落,但较5月份的水平依然大幅上涨。各大钢厂近期承兑汇票贴息也纷纷大幅上调,钢贸商的资金使用成本再度上升,整体钢材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依然难改。
综合概括而言,笔者认为,本周国内钢价上涨过快,终端用户在短期补库后或将重回观望,市场资源套现压力加大。而随着价格的快速反弹,多数钢铁企业已经保本或有盈利,或将激发钢厂生产热情再度上升。短期国内钢价进一步上涨动力不足,或将以震荡整理走势为主。基于此,对下周市场行情给予偏中性评价—蓝色预警。
一、什么是转型?
转型是企业掌门人自己和自己较劲,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一段经历。
二、转型的风险
良性的转型:目标明确,循序渐进,能量积累,水到渠成。
失败的转型:目标模糊,动荡折腾,内耗不断,欲振乏力。
其实好多事情回过头去想,当初如果不折腾,咱今天早就不是这样子,早就比现在要大得多了,这些年就是折腾来折腾去,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小企业,说年头,也不短,有几年了,甚至有一些有几十年的,但是到现在,一个亿的门槛就是过不去。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折腾。
读报纸转型,我就想谈谈,咱们这个大形势。人家都说,炒股,你得看新闻联播。那卖油漆呢,得看报纸。真的要关心大形势。如果卖油漆不关心大形势啊,这确实是一个大的错误。我常常说,职业经理人,看的是效益;老板呢,看的是格局。如果作为一个老板,对于你生存的国家的格局、行业的格局不了解,那跟职业经理人是一个水平上的。经理人负责挣钱,但怎么挣、结构上怎么变,那是老板的事儿。所以我们要看看报纸。
三、读报知转型
1、速度放缓,“野蛮成长”的时代结束了
最近几年大家正在看光伏业的事儿,我注意到三个数据。全世界的光伏业所需要的东西一共大约是27.8万千瓦,中国一个国家的产能有30万千瓦,已经超过了,外国所有的加起来50万,中国就占了这么一大块。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它要是不遇到制裁、不遇到抵制,不遇到贸易壁垒,那才怪了。这就是野蛮成长所带来的后果。对于野蛮成长,在过去我们通常会非常自豪,拍着胸脯说:中国人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人200年的道路,多么自豪。但是,老子说过一句话: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就是说,横着刮过来的风啊,刮一会儿就停了。大雨、暴雨下一天是不可能的,只有绵绵细雨能下一个月,只有和风才能吹一整天。也就是说猛烈的东西是不持久的,野蛮成长也就是短暂的。当机会来的时候,很多人投入进来,但是接着,就到了其兴也勃,其亡也速这么一个局面。
2、市场调节,“政府救市”的希望破灭了
最近发改委放风出来了:近期不会有所谓的四万亿计划再出台了。
2008年忽然经济危机到来了,中国人没见过这种经济危机。上一次是1929年,那时候中国还是农业国家呢,卷不进来也就没经历经济危机。2008年这一次,中国被卷进去经济危机,政府、学者、企业家、老板全都一下卷进去了,那怎么办?中央来个四万亿,地方再一配套十几万亿。这一次不同了,发改委放风出来,市场的问题归市场,那就是说让市场自己解决问题。而市场自己解决问题意味着政府不会再救,政府不救,自然就淘汰。
3、效益为重,“薄利多销”的理念过时了
以前,尤其是在涂料行业中,关于薄利多销,我见着很多很多的老板,跟我一聊就说:我的政策我的营销方略就是薄利多销。拼命地挤占别人的空间,根本不考虑能从自己占的那个空间挖出多少银子来,结果到最后,降价的人出局了。2004年,记得是在五六月份二甲苯价格三天一报价,甚至到后来一天一报价的时候,那时候涂料价格不涨是不可能的事儿。但是当时有一个很知名的企业它就没涨价,我们怎么算它都亏本,真的过不了多久,这家企业最后倒掉了。
4、创新成长,“模仿跟风”的效果不好了
这么多年,让自己创新确实比较难。那么,跟风就比较容易,比较省事儿。但是我发现最近几年有这样一个好现象,大企业创新少,小企业创新多。所以呢最近几年涂料中小企业创新的反而多起来了。
5、文化留人,“花钱雇人”的做法不灵了
以前,哪有雇不着人的事儿啊。现在,雇了人也留不住。90后那些啊,他可能就因为一句话,跟你打个报告,立马就走了。打个报告走的还算是守规矩的呢,还有的就是拎着包就走的。所以现在,再想用以前那种简单的、粗暴的管理方式来用人,认为“我有的是钱,我能雇到人”这个时代过去了。
6、管理生利,“粗放经营”的利润没有了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咱们涂料行业的,是另外一个行业的。故事是这样的:老板招了个财务总监,过些日子又给这个财务总监配了个财务部长,然后把两个人叫到一块儿说:财务部长管外面的事儿,财务总监则管内控的事儿。两个人互相牵制。财务部长刚来,不知道行业是薄利行业,也就是微利行业,国家政策是另外一种报税方式,然后他就多报了300万的税。财务总监提醒他:多报了,不要交这么多的税。老板呢,也不知道。财务部长就交了。这个企业,净利300万事很难的,但他还多报了300万的税。这个就是他管理的方式,一点儿细致都没有,太粗放了。
7、责任关怀,“损人利已”的企业危险了
大家都关注到了,吉林屠宰场着火了,121条人命就这么断送了。着火原因大家都注意到了,咱们涂料行业的人都知道,6个逃生门锁了3个,着火的时候所有的员工不知道怎么逃生。那也就是说,它从来没有做过消防演习。做涂料的都知道,一年至少一次大型的消防演习,我们所有的逃生门都是大敞开着的。这就是说这个企业在关心员工生命这个问题上是失职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营销总监,不仅要掌握营销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组建一个高效的组织体系,以支撑所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说,前者是对营销总监的专业技能要求,后者则是对营销总监的管理能力要求。而且在企业,后者的作用可能会更大。因为,专业技能上你可以取得很多专业机构的帮助,比如广告公司、咨询公司、市场研究公司等。但在管理能力上,除了你老板给撑腰以外,更多的可能要靠自己的天赋和胆识了。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组建市场部?作为一个优秀的营销总监,如何组建这个部门?在市场部的管理过程中都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市场部的使命
随着中国企业营销观念的逐步成熟,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市场部的必要性。尤其,在大企业,市场部的存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不过,迄今在中国很多企业,市场部的角色还没有十分明确,不同的企业对市场部的定位却各不相同。有些企业,将市场部作为销售部的陪衬,销售部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有些企业的市场部相对独立,但只不过做些广告宣传、公关策划等简单的传播工作,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那么,市场部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它为企业发展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用一段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前,有两个小伙子同时爱上同班的一位漂亮姑娘,而且爱得死去活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们开始行动了。
小伙子A,非常热情,也很豪爽,天天追着姑娘,不分昼夜地表达他的爱意,几年之内光写信就写了100多封,而且每封都少不了:“我爱你”。
有一天晚上已经12点了,小伙子还去敲这位姑娘的门,不幸被宿舍管理人员抓住,还在全校范围被通报批评。
而小伙子B却相对内向,他没有那么直白,而先研究她的喜好:
一、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二、她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三、她什么时候最容易接近?
后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一、她喜欢学习成绩超群的、诚实的、具有“大哥”风范的男人;
二、她最喜欢读琼瑶的小说;
三、最容易接近的时间是周末。
于是,他将A作为竞争对手,学习上下大功夫,每次考试超出A很多分,并多次拿全班第一。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上也很平实,不张扬,而姑娘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伸手;他不仅对姑娘好,还在当她宿舍的女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热心帮助。有一次她的好友生病,需要输血时,他挺身而出,献了血。
他还给姑娘买了三部琼瑶的经典小说珍藏版,并在上面用诚实的语言对小说核心思想做了点评。他还为了在最佳时间和姑娘在一起,一般提前1-2天预约姑娘,几乎把每个周末都没有让给A。
几年过去了,答案揭晓了。小伙子A失恋了,而小伙子B和这位漂亮的姑娘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始了他们幸福生活……
这段小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故事里的A是典型的销售导向,他总是急着把自己“推销”给姑娘。而B却营销导向,他很重视对症下药,处处让姑娘感动,最后让姑娘深深的爱上了他。他有足够的“市场研究”(对三个问题的研究),然后对自己“规划”了良好的“品牌定位”(塑造姑娘喜欢的男人形象),开发了消费者难以拒绝的“产品”(学习全班第一)。并采用了恰到好处的“宣传方式”(送琼瑶小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为其好友献血),并占领了最好的“销售渠道”(周末)。
市场部就是这样的。这个部门只要在企业存在一天,就像小伙子B那样做事情,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从而夺回对手的市场份额。如果销售部做的是“我爱你”,市场部做的就是“你爱我”。这就是市场部的使命所在。
市场部的冰山法则
为组建而组建市场部很简单,弄来几个人做就是了。然而,组建一个高质量的市场部却没那么简单,你必须研究你企业的现状和市场部将来的游戏规则。
在一家营销导向的企业里,市场部绝对不是销售部的陪衬,而是销售的前端,也是销售的过程,更是销售的延续。市场部所做的很多工作,有些是外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把它形容为“冰山”法则(如图1所示)。
中国企业的通病是非常注重传播活动,但不注重市场研究。这与市场部的使命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对市场部来说,它的最大而最隐性的价值在于市场研究。如果市场部不做市场研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要想组建真正的市场部,必须把市场研究和信息管理要放到第一位,然后才考虑产品管理、媒介和促销等环节。
市场部的组织规则
1、宁可人浮于事,绝不一人多职。
当然要说明一点,这句话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的。不过,小企业做大了,要组建市场部,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很难做两件事情。如果做了,也会因精力分散而哪个工作都做不好。市场部的工作不是单纯的体力活儿,如果一个人兼职的工作太多了,就容易浮躁,很难专心研究某件事情。比如,你让你的产品经理同时负责媒介和促销,结果肯定什么都做不好。突然,哪天竞争对手开发出全新产品时才会感叹:“啊?他们怎么会想到开发这种产品?”
所以,精干不等于高效,减员不等于增效。企业一定要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在每个岗位上安排专职人员,哪怕工作不是那么紧张,也要实行专职。
2、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曾经我一个老板跟我说,你的部门一定要招几个“高手”,能招回来博士更好。当时我没有表达不同意见,但在骨子里是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的。
市场部招聘相对优秀的人才是必然的,而且任何企业都会这么做。但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性更重要。如果真的按照老板的意图招几位博士当产品经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他们所支付的薪水和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成比例不说,内部“人事斗争”就搞得你不得安宁。
所以,在人才的录用上,要遵循适合第一,优秀第二。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
3、把规划与执行分开。
一提这个问题,我就头疼。在企业的时候,也在这个问题上困惑了很久。但从趋势上看,规划与执行的分离是合理的,甚至是必然的。
以前我们销售与市场不分,现在分了;以前我们市场与战略不分,现在分了;以前我们品牌与公关不分,现在也分了。那么,市场部内部的规划和执行难道就不能分吗?当然可以分。我们可以假设,在“分”和“不分”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结果(见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就看到,规划和执行分和不分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核心在于对策略性问题的思考时间不一样。以前,我们的产品经理为什么只做产品计划,不做产品规划,主要原因是根本没有时间,而不是素质不够。因此,无论是产品经理制,还是品牌经理制,在合适的时候,一定要解决规划与执行的分开问题。那么,怎么分?分了以后又怎么合作呢?
首先把媒介、广告和促销与产品管理分开,让产品经理专心去搞研究性工作。而不是天天和广告公司沟通创意简报或媒介安排,更不是天天和礼品公司沟通定做的赠品什么时候到货。
然后,可以把产品规划和信息支持分开,信息收集、整理和个案研究方面的执行工作就让单独的单元去做,产品经理的任务就是提需求、看结论。
那么把产品管理这样四分五裂,又由谁来统筹呢?当然是营销总监。所以,规划与执行的分开,并不等于分家,而只是引入了流程作业,提高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而已。
市场部的管理机制
市场部组建起来了,按照流程与方法运行起来了,人员管理就是个大问题了。因为,人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在人员管理上,我一直信奉这样一个观点:人性的本质是柔软有弹性的。你让一个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管理好这份“柔软”和“弹性”。
1、学会“喜欢下属”。
人们谈论“管理”这个话题的时候很愿意提“人性化”、“以人为本”等词汇。当然,这是管理的趋势,不可违背。但是,在人员管理上,到底如何实现人性化呢?
有些人把“人性化”当作“人情化”,给下属买生日蛋糕,或者逢年过节出去“撮”一顿等。其实,这些可能都需要,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部门负责人一定要学会“喜欢下属”。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否则,你的管理制度再宽松,再人性,也无济于事。因为,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
如果你真心喜欢你每一位下属,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他们的缺点,你就算批评他们,他们也会理解的。因为,人不是傻子,可以感知很多东西。
2、成就感驱动。
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的激励是利益驱动的,而市场人员的激励是成就感驱动的。对市场人员而言,给他们制定过多的奖励政策,未必奏效,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每当完成一项任务,取得一定成就时,以各种方式给他们以成就感,可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市场部一定要学会:庆祝,庆祝,再庆祝。
记得,当时我离开企业的时候,有好几个部下都跟我说:“跟你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那我给了他们什么?更多的薪水?更宽松的考核?更低的工作强度?都不是。我只是给了他们成就感和赞许。作为部门负责人一定要高度肯定下属所做的一切努力,并要高度赞许他们弥补缺点的勇气和具体行动。
3、要么不惩罚,要么就惩罚到位。
在人员管理上,我不太赞成以惩罚来约束下属。惩罚不是万能的。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受惩罚而来的。
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有勇气替你的下属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对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下属来讲是最大的惩罚。他们知道自己该受惩罚的时候,你给他承担了,他们既感到感激,又感到内疚。如果,你下属已经对所犯的错误而内疚的时候,惩罚是没有用的,而恰恰需要包容。
然而,对一些屡教不改的下属,采取适当的惩罚也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每次都惩罚,而是选择时机,给予一个难忘的惩罚。而且,把惩罚的来龙去脉要告诉他,让他心服口服。
4、不要回避他们跳槽的想法。
作为部门负责人,乃至作为企业老板,一定要帮助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他们需要进步、提升和发展。
可口可乐的不少员工,进可口可乐的时候就有个目标“我进可口可乐是为了离开可口可乐”。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利用这个平台发展自我。
我们不要回避员工的这种想法,而且恰恰要鼓励他们往前走。一个怕员工跳槽的老板是没出息的老板。在这信息十分对称的社会,你的“怕”不可能阻止一个优秀员工的跳槽。
如果你和他们心对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甚至帮助他们制定跳槽的时间表,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此来回报企业。这对企业而言就足够了。
5、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正因为怕员工跳槽,有些企业对那些可能跳槽的员工不予教育和培训。这是个很可笑的观点。因为,企业组织开展培训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一种企业管理工具,而不是给员工的福利。
所以,尤其对市场部这样一个需要时刻创新的组织而言,不予充电,不予教育是不太现实的。。营销总监一定要注重培训,一定要把下属的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和责任来看待,把它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是一个组织进步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