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法制天地 > 政策法规 > 雁大群:争戴“贫困帽”为何成了农民的时髦? 返回首页

雁大群:争戴“贫困帽”为何成了农民的时髦?

时间:2013-02-20 17:18来源: 三农内参作者:曙光收藏

  最近在农村采访发现,由于目前扶贫工作除了帮助通路、修水利、发展产业之外,针对一家一户的到户帮扶也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农民“争贫困”现象初现端倪。重庆酉阳县某村委会主任说,村里有345户1255人,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政府单是给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到户补助,平均算下来每年都有一两千元,这对收入这么低的农民而言,吸引力很大,哪能不争?(中国新闻网1月4日)

  争戴穷帽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髦。一些县官跑步进京,不再是为了跑项目,争资金,而是为了争戴穷帽,因为只要有了这个穷帽,不仅扶贫项目有了、扶贫资金有了,还能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至于一些地方在千方百计地争取到这个头衔之后,兴奋地挂上“热烈祝贺某某县获得国家级贫困县的称号”的标语,遭到网民一阵痛批。

  一个县如此,一个人自然也会一样,尤其是在人均收入普遍不高的农村地区,争戴“贫困帽”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髦。这正如重庆那位村主任说的那样,对一个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的农民来说,政府单是给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到户补助,平均算下来每年都有一两千元,还不算别的,有这样的好处,农民哪能不争?

  当然,农民既使如意当上了“贫困户”,他也不会像那些获得“国家级贫困县”称号的地方官员一样,挂条幅进行祝贺。这首先是因为,对于那些真正的贫困户,“贫困”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获得些国家扶贫补助,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虽感激在心,但用不着欣喜若狂;对于那些不是太贫困的农民来说,既使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贫困户的称号,但或因手段欠光明,或因担心他人举报,自然不会到处张扬显摆。

  农民争戴“穷帽”,总体上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仍然比较贫困的表现。但同时,也说明几个问题:一是近年来政府的扶贫力度加大,农民从其中看到了真正的实惠。这些实惠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仍是“毛毛钱”,可农民们很在乎;二是“贫困户”界定标准有待精确。大致相同的条件,有的家庭能被评上,有的家庭评不上,农民不满意,肯定要争,按农民的说法是“不争馒头争口气”;三是帮扶方式需要改变。资金救助式扶贫简便,但受助面小,而且钱花了就没了。今后帮扶工作的重点应逐步转移到改善农村基础环境,提高农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上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