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550余户人家,就有170户拥有大型农用机械,而且这些农机户全部属于一个专业合作社——山西省临猗县王寮村农机合作社。每年农忙季节,社员们统一编队、统一出动,统一与客户签订合同、统一收割,在这样的联合作业机制下,村里的农户一个个都致了富。
当年养兔名人,今日农机大户
笔者在王寮农机专业合作社见到了该合作社负责人牛文江,而这个牛文江,20多年前在运城也算个名人——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运城有名的养兔大户。
1988年,随着兔毛外贸市场的萧条,一度客户络绎不绝的牛文江家变的十分冷清。1989年,牛文江索性把兔子全卖了,拿出几年来积攒的钱买了辆小四轮,干起了帮人碾麦、运输的活计。1994年,他又购进一台桂林牌背负式收割机,开始专业经营农机。
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后,牛文江的农机事业蒸蒸日上。到2006年,牛文江拥有的农机具就已发展到近20台(件),资产总值超过50万元,纯收入8万余元。同年,牛文江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跨区作业能手”。
联合跨区作业,一月就赚500万
在王寮村及其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许多村民都拥有农机具,并且有很多人从事专业农机作业。长久以来,因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合力,村民的农机经营效益并不很高。
随着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6月,牛文江与该村曹建民等8人发起成立了王寮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在该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5万元的新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这使得该村的农机手彻底告别了跨区作业单打独斗效益差的被动局面。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社员们开始有了固定客户。到2009年,该合作社已有300余人加入,全村跨区作业收入300万元。2010年6月2日,该合作社103台收割机和拖拉机整装出发到外地进行夏收夏播作业。经过1个月的奋战,社员们机收小麦10万余亩,机械复播玉米5万余亩,实现了不起30天赚500万元的目标。2011年山西省农林水气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王寮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牛文江“五一劳动奖章”,对其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劳动竞赛活动中突出成绩进行表彰。
农机补贴到位,农民享受实惠
“我们村的农机户能发展这么快,多亏了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要不我们村也不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村。”说起村里致富的经历牛文江这样说。
牛文江告诉笔者,除在2008年为王寮村修建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外,临猗县农机局优先为该合作社办理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补贴手续,2008年至2011年为社员新购进的12台收割机补贴40余万元。在每年跨区作业前,该县农机局为每台收割机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编队小红旗、机收服务明白卡等,并负责联系交警部门护送农机户上高速,有效保证了跨区作业顺利进行。
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至2011年底,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2011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1万千瓦。至2012年,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8家,规划建设农机大院12家,有效促进了该县农机户抱团致富。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度的不断成熟,王寮村的许多农机户在很短时间内不仅收回了购机成本,还赚了大钱。2012年,农机户们开始筹划新的计划:盖房、购车、农机具更新换代,一步一步把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