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建设 > 发挥省内“两大优势” 努力推进“农校对接” 返回首页

发挥省内“两大优势” 努力推进“农校对接”

时间:2013-03-25 11:19来源: 作者:收藏

  2009年,教育部、农业部和商务部三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校对接”即农产品与高校食堂对接。通过改革流通环节,实行高校农产品直采直供,把丰富的农产品送上高校师生的餐桌,降低学校食堂采购成本,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从而达到让高校学子吃得好、花得少的目的。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重要位次;同时,湖北省也是一个高教大省,全省高校在校生多达130万人,仅武汉市就有108万之多,这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农产品消费群体。在湖北省,农业大省和高教大省“两个大省”的优势和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做好“农校对接”意义重大。    一、有基础:建设农业强省提高了“农校对接”的农产品供给能力  抓好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是农业部门当仁不让的义务和职责。“农校对接”题中之义要求就近与本地域、本省的农产品对接,它不是舍近求远,也不是不顾客观条件去对接,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对接的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至关重要。 目前,湖北省的农校对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其源于以下原因。  (一)数量保障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许多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产品数量有保障。自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九连增”,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超过490亿斤,居全国第10位,人平800斤以上;油料产量310多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生猪出栏量过4000万头,居全国第5位,肉类总产量近400万吨,人平约65公斤;禽蛋产量140万吨,人平约23公斤,是港澳禽蛋市场的主要供应地;淡水水产品产量365万吨,居全国第1位,人平约60公斤。蔬菜产量3000万吨,居全国第6位,人平约500公斤,是蔬菜调出省。可见,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大多数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数,因此,从数量上湖北省能够保障农产品的供给。  (二)品种多样  高校食堂需求以大米为主。湖北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330亿斤,居全国第5位,占粮食产量的七成左右。从畜产品生产看,除了年出栏生猪4000万头外,还年出栏牛130头、羊500多万只。年出笼家禽近5亿只,禽蛋产量140多万吨,人平占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淡水产品更是丰富多样,应有尽有。从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品种看,包括小白菜、土豆、白萝卜、青椒、茄子、黄瓜、莲藕、苞菜、大白菜、西红柿、西芹、冬瓜等12个品种,也是湖北省的当家菜。这些蔬菜在露地或大棚都有生产,仅在冬春季节的个别时段内需要进行季节性、结构性调剂。因此,从高校食堂的主需求和湖北省供给的丰富农产品看,其品种是能够满足高校食堂需求的。  (三)质量保证  2011年,据农业部的抽查结果,湖北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高达98.7%,居全国第一。今年8月,农业部先后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产地水产品和“瘦肉精”、“苏丹红”等抽查工作,我省产品抽查合格率双双高达100%,居全国前列。省内也多次组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活动,通过保持高压态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二、有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创新拓宽了“农校对接”的路径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改变了以往千家万户小生产的格局,为“农校对接”提供了便利,拓宽了路径。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这一合作形式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据统计,到2012年6月,全省共成立2.2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粮食合作社、蔬菜合作社、水产合作社、水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形成了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如春晖集团下属的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近10万亩,是湖北集中土地经营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124人种了3.5万户的地。合作社实行统一投入农资、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收包装、统一渠道销售等“五统一”管理,在农产品供应上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二)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580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6:1;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4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7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超过600家。全省农产品加工率近70%,其中粮食加工率90%、油料98%、生猪70%、淡水产品30%,蔬菜水果都在50%以上。湖北国宝桥米、福娃集团分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50强的第2、3名,年屠宰生猪过百万头企业近十家,屠宰家禽过三千万只的企业5家,湖北蜂蜜、禽蛋、食用菌出口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些都为企校对接提供了可能。  (三)板块基地建设形成规模  近年来,湖北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因地制宜,不断推进板块基地建设,使优势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种养业向大户能手集中,全省已形成了江汉平原、汉江流域粮棉油优势区,46个县市粮食核心区、4大山区果茶优势区、北麦南油城郊菜的种养格局,建设了一大批蔬菜、茶叶、水果、生猪、禽蛋和水产品大县,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有可能:多方积极性叠加增强了“农校对接”的动力  (一)政府有要求  高校食堂事关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健康,办好食堂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三部办公厅就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和高校把“农校对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张昌尔副书记召集相关部门专门研究部署,并举行了湖北农校对接启动仪式。省农业厅也积极响应,做了一些推进工作。商务厅、教育厅等部门也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大力推动落实。一些地方领导也主动到高校,探讨农校对接,并提出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从而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促使“农校对接”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常态化。  (二)高校有需求  用有限的资金吃上品种丰富、营养齐全的食品是高校莘莘学子的需求。但如何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也是摆在高校后勤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学子们的吃饭问题既是重要的教育民生问题,也是事关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基地产品、农户产品直接进入高校食堂,免去了中间流通成本,价格便宜;而且货架期短、产品新鲜、质量可追溯、有保证,“农校对接”是学校、农户和企业多赢的行为。  (三)农民有诉求  产销不畅、“卖菜难”、“增产不增收”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面对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的困境,如何减少流通环节,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来讲意义重大。高校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并且相对集中、规模庞大,“农校对接”是农产品基地和农户扩大市场、稳定销路、畅通渠道的有效路径。通过实行订单生产、预约生产、以销定产,可以有效缓解卖难卖贱的问题。  四、有举措:主动作为,努力推进“农校对接”  要建立稳定的“农校对接”机制,真正实现降中间损耗、降采购成本、降学生负担、保饭菜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降一保一增”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一)培育三个主体,保障“农校对接”  三个主体保障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三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发展、规范、提高”的总体思路,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途径,推动三个主体发展。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网络千家万户,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农校对接的能力。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各类农民协会和农业合作社。这是连接市场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联合起来,既减少了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又扩大了产品经营规模,便于对接。三是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扶持这类农业企业型主体,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供类型丰富、供应均衡、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农校对接”奠定物质基础。  (二)构建三项机制,稳定“农校对接”  三项机制即订单生产、产销对接、政府扶持。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定期举办“农校对接”活动,在学校与基地、农户之间搭建常规化的交流交易平台,扩大对接覆盖面;建立订单生产机制,高校联盟与三大主体签订订单,实行订单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建立政府扶持机制,增强对“农校对接”活动公益性的认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强冷链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对其直采直供高校食堂产生的物流成本予以扶持,以增强配送能力。  (三)做好三项工作,优化“农校对接”  一是抓生产保供应。在经济形势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逆市飘红,实现了粮食增产5%、农民增收10%的目标,粮食连年丰收,蔬菜面积稳中有增,畜牧业稳定发展,水产品供给充足,可以保障全省农产品总量供应无忧。二是抓监管保优质。在产品质量上,虽然近年我省农产品的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的高位,但仍有一点几个百分点的不合格率,产品数量也不少,对消费安全带来了隐患。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消除隐患,让高校学子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三是抓节本保优价。面对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推进农业节本增效。特别是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加强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步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为降低高校食堂的食材成本和学生生活开支创造条件,为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0一三年三月十九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