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资讯 > 周宁东山村:挂钩扶贫让“穷村”换新颜 返回首页

周宁东山村:挂钩扶贫让“穷村”换新颜

时间:2013-09-26 09:00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这是一个“空壳大村”,全村2040人,外出青壮年达1007人。

  这是一个“富饶”但又“贫困”的村庄,所谓“富饶”,是方圆8公里的肥沃山林;而“贫穷”是这片山林因没有劳动力而大面积荒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900元,全村低保救济户、五保户、病灾贫困户占全村总人口的10.25%。

  这个村庄每年一到汛期还倍受“照顾”,因为两个自然村各顶着一处地质灾害点,山体开裂,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

  因为如此多的“特殊”,2011年全省第三轮整村推进挂钩扶贫工作,周宁李墩镇东山村被重点推荐列入其中。

  此后近三年,东山村俏然“蝶变”,逐渐褪去了贫穷模样,以一个新村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

  ●意外“来客”

  村里“第2041位村民”

  “大家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东山村的第2041位村民!你们有哪些好想法尽管提出来,有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2011年1月18日晚上,在一场公益露天电影谢幕时,一个瘦小、黝黑的中年人走上台阶,拿着扩音喇叭对着村民喊出了这样的承诺。

  他就是我市第三轮整村推进挂钩扶贫的下派干部之一吴景星,这名宁德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以第一书记的身份驻点东山三年。

  “一个城里干部到农村能做什么?”正当村民们还在质疑时,这位城里来的干部风风火火开始了他的驻村工作。

  “只有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入村第二天,吴景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东山村来了个“全覆盖”的入户调查,编制了一本详实的东山村基本情况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在后来的驻村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

  谁家还有闲余劳动力?村民们有哪些一技之长?哪个家庭收入少要列入低保?谁家的孩子今年考大学?计生情况如何?打开册子一目了然。

  ●近谋远虑

  三年帮扶多致富

  全村百姓收入低、劳动力大量外流、村财政几乎为零,东山村扶贫开发面临着一个个棘手的问题。

  望着连绵不绝却又荒芜的山,吴景星结合当时镇里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将扶贫开发首战定在了“植树造林”上。

  “我们的扶贫就是要为村民做长远打算,要让村民真正远离贫困,不能短期输血脱贫,断血后又返贫。根据国家‘谁造林,谁收益’的政策,植树造林就好比为当地农民开设‘绿色银行’,虽然眼下得不到收益,但十几二十年后,这‘银行’将会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此后连续27天,吴景星带着炊具、农具、铺盖上山,住在山场上,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谁家的林地没有植树,谁家植树数量不够,他都一一记下,回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去动员。就这样,东山村的每一片荒山都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为了让农民更快富起来,吴景星念起了“养殖经”。

  东山村山场面积大,水草丰茂,最适合养殖。吴景星组织村民代表到柘荣县参观东源乡养殖场,让全村群众吃了“定心丸”。2012年4月,“周宁东山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1年多的发展,合作社成员已达60户,建立生态农业园约500亩,引种“桂闽引象草”,计划饲养黑山羊、四川南江黄羊300头,养殖黑兔、海豚鼠、竹鼠以及鸡鸭等。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颇有经营头脑和远见的吴景星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鼓励村贤“回归故里”,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等形式投资兴业。成功引进上海江绪管业公司(PPR水管)、东山红发机砖厂、活性炭厂等多家企业落户东山。其中仅活性炭项目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创收3万元,从而改变了村财零收入的状况。

  这些村财收入又进一步“反哺”村民。养殖专业户陈文渊原本家庭条件差,想发展规模种养,苦于资金缺乏,村委支持他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为他协调承包了30多亩荒山,现在陈文渊养殖的土鸡、土鸭、鹅等达到2000多只,年营业额达到10多万元,实现了脱贫。

  ●山村巨变

  物质精神展新颜

  人们常说“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可在东山村的挂钩扶贫故事里,却是“有多少事筹多少钱”。

  据统计,前后两年多的时间,在吴景星的带领下,东山村争取上级帮扶各项资金超过654万元,吸引乡贤投资创业300多万元,带动村民造福工程投资2400多万元。

  这些资金的投资,除了为东山村带来诸多产业发展外,还彻底改变了东山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2011年3月8日,一条12公里长的机耕道修通,盘活了2000多亩林地和700亩毛竹林,受益人口达300户。

  2011年3月18日,东山村闲置小学校舍改村部工程启动,紧接着自来水净化工程、进村公路硬化、造福新村下水道二期工程、路灯等项目接二连三摆开阵势。

  此后一年多,东山村村民第一次喝上干净安全的纯净水、坑坑洼洼的通村道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里有了垃圾箱垃圾车,还配了专职的保洁员。

  今年63岁的村民李成布在东山村生活了一辈子,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让他喜不胜收,他开玩笑地说:“城里人喝纯净水得花上两块钱买一瓶,我们只要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生活比城里人还好。”

  物质生活节节高,精神食粮也要跟上。

  村里陆续建起了老人活动中心、综合服务站,办起了“农家书屋”。村委楼设立了医疗点,让村民小病不出村。村里的“幼儿班”添置了桌、椅、玩具、电教电视、VCD播放器等,让儿童们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傍晚时分,在村子的广场上,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闲暇之余,村民聚在一起看报、下棋、唱歌。

  近三年的整村推进挂钩帮扶,让东山村“穷村”换“新颜”,让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眼下,东山村正规划着一个更大的项目——集养殖、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休闲山庄”,该项目一旦落地,迎接东山村的将是一条更加绚烂、宽广的阳光大道。

  ■延伸阅读

  周宁:三轮挂钩帮扶

  实施项目496个

  据周宁县扶贫办统计,2002年以来,该县先后实施三轮省、市、县三级挂钩帮扶46个重点村扶贫开发工作,其中省挂帮扶15个村、市挂帮扶10个村、县挂帮扶21个村。

  省、市、县挂点单位领导十分重视,不仅派出干部驻村挂任第一书记,而且经常深入挂点村调研指导,体察民情,为民排忧,共谋发展,整合各方力量办实事,累计投入资金956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96个。

  这些项目的实施,让重点村的“五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