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资讯 > 让脱贫群众不返贫——记澧县万古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华 返回首页

让脱贫群众不返贫——记澧县万古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华

时间:2017-07-17 09:27来源: 中国农民合作社网作者:收藏

  记者 杨晟 实习生 陶浩 通讯员 蒋斌

  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和致富带头人的努力下,澧县甘溪滩镇石板村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脱贫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脱贫的群众不再返贫。”日前,记者一行走进石板村时,石板村致富带头人——澧县万古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华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所思所想。

  创业路上不怕难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是搞不好事情的。”在石板村长大的王建华,致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妥协于挫折和失败,而是在深思熟虑后重整旗鼓。

  2008年冰灾受损后,王建华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贷款重建养猪场并扩大规模,然而一些人因受灾对扩厂已经失去了信心。修沼气池给每家每户拉管道时,村民对王建华的行为十分不支持。“他们对我越是不信任,越能激励我要好好干下去。”通过免费上门修沼气灶、宣传沼气的多功能性,老百姓的积极性又起来。

  2009年,王建华流转土地种茶叶,创办澧县万古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渐渐地,公司走上正轨,王建华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但村里的乡亲们依然还过着穷日子。2012年,他联合30多户本村村民筹集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一起进行生猪养殖。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年可出栏生猪10000多头的生产规模。前几年,拓展“黑土猪”市场时,由于经验不足、产品认识度不高、消费者无法接受,王建华经常亏本才能把猪肉卖出去,“好在我没有放弃,通过发放会员卡、免费试吃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来进行难关突破,现在土猪肉都供不应求呢!这不,我们澧县的实体店虽然每周六才卖肉,但早在开卖前就被消费者预订完了。”

  “早些年的石板村随处都是泥巴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种稻谷、玉米等养殖业为主,有时候连买肥料的钱都凑不够,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碌着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更谈不上能有多少经济收入。”看到村民的拮据生活,王建华深知:这都是我的乡亲父老,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带领他们一起脱贫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

  于是,他以发展大户的形式鼓励村民自己发展养殖业,“现在我们的合作社大户会员都有50多户了。”合作社理事成员田合军就是当时发展的大户之一。当时以打工为主的80后青年田合军每年的收入仅仅只能维持日常生计,看到王建华养猪赚钱后深受启发,于是在王建华发展大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扶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养猪生活。果不其然,现在养了500多头猪,每年纯利润都有30至50万元。

  2012年王建华联合30多户本村村民,筹集资金,流转村里抛荒土地800多亩栽种茶叶,种植蔬菜50多亩, 实施“猪—沼—茶”生态产业模式,很好的解决了污染问题,现已年可生产优质茶叶100多担,与村民实现了“我投资,你种地;种出东西,大家受益”。

  王建华不仅在村里建设茶叶加工厂、有机腊味加工厂等,还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放养土鸡2万羽,年可销售土鸡蛋300万枚以上,放养黑土猪500头,常年为市场供应生态猪肉。通过多方面的发展,基本完成产业链,王建华帮助石板村村民实现家门口打工、人人可挣钱的梦想。

  想脱“贫困”帽,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必须要做起来。为此,王建华每年争取资金做基础建设,修建村组公路、拉通电信光纤、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动员在外老乡为村里建设捐款30多万元。“去年我还通过省农委搞了一个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项目,主动与村里协商每年给村里4万元分红来增加集体收入。”

  让脱贫群众不返贫

  “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也丰富了,怎样把好的产品从农村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成了当前产业发展难题,也是目前精准扶贫的一大瓶颈。如果我们不能将老百姓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公司也将很难维持,那么我们这几年的扶贫成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毁于一旦。”无论对事业还是扶贫,王建华都没有在同一个地方徘徊踟蹰,而是大步勇敢地向前迈。

  从侄女在淘宝代售某品牌化妆品到独立门户做网购这件事上王建华深受启发,说干就干,2014年公司开始转型线上创建商城,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方便本城市的消费者,如今市场已拓展到全国各地。

  “我们现在的物联网模式就是顺应时***展,通过拉动城市消费者和农村的直接合作关系,帮助城市消费者借助手机平台代养代种的新模式。”王建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将所有生产加工基地安装了实时视频监控设备,让消费者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够随时随地零距离监测产品的所有生产加工过程,更好的增强了产品透明度,为农户和消费者代种代养的合作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正在养殖的十几户农户都是脱贫了的贫困户,连外村未脱贫的贫困户也有。”王建华介绍道。

  在群众与公司已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公司的效益决定着群众收入,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里占据有利位置,2017年公司制定了“发展高端黑土猪,带领脱贫群众继续致富”的战略决策,计划2017年养殖高端黑土猪1000头。

  为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扶贫,王建华整合所有常德市扶贫点村滞销的产品,统一通过在常德、长沙等城市建立的“扶贫点村农产品体验店”进行处理、销售,将老百姓的产品创造一个好的品牌后再销售,提升产品价值。现已收集特产类、生鲜类等百余种产品,重点集中在澧县、石门贫困点区域。“现在基本上没有老百姓卖不出去的东西”,在严格的质量监控下,王建华合理动用老百姓腌制腊肉、干菜、辣椒等技术特长,通过回收的方式,提高群众劳动积极性,不止带动石板村及周边村,还辐射到石门、临澧等地周边县城。

  “我现在一个人都种了1亩多地的辣椒。”60多岁的皮修菊因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稳固收入方式。除了流转水田给王建华种茶叶之外,把剩余的4亩多地全部栽种上了蔬菜,制成腌菜后利用王建华的平台进行销售。

  “我的产业是老百姓的,他以后的路得让他自己去奋斗。”当记者询问到是否有让儿子接手父业的打算时,王建华认真地告诉我们,“如今这般努力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平台,等我退休的时候让老百姓全部入股,再安排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去协助百姓。”

  “2002年以前石板村里80%都是贫困户,现在不足8%,乡亲们好过了,我也好过了。”王建华开怀地笑道。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