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9月8日,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起,市农业局就把推进规范化建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工作方向的转折点,提出了以提升质量为主要任务,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宣传培训,普及合作社知识;抓好指导服务,办好示范样板;抓好政策引导,重点扶持代表农民利益的规范性合作社。目前,宜昌市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成果初步显现。
规范管理促效益提升
8月24日上午10点半,骄阳似火。长阳汇丰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东亚开车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来到位于龙舟坪镇两河口村的500亩茶园基地,观察茶树长势和除草情况。
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汇丰专业合作社已经新建茶园1200亩,改造老园1080亩,社员发展到313户,合作社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组建之初,我们就决定要走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在胡东亚看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能够健康迅速地发展,和这个重要的决定分不开。
在两河口村委会大楼里,合作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除了建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执行监事)“三会”治理结构,从齐全的基本设施、明确的社员资格到完善的章程制度,从规范的档案管理、会计核算到合法的盈余返还,各个方面都实行了标准化管理。
“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会计由过去的账房先生变成了管理者。”胡东亚说,他们在发展产业时先进行财务预算,内控,风控,投融资管理,实行财务公开化,“让每一个社员都知道合作社经营、效益、分红情况,也让上级管理部门能随时来随时查看。”规范的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据悉,该合作社2016年经营收入总额达到190多万元,2017年上半年销售总额达到180万元。
规范管理引“凤凰”来栖
同样位于长阳的湖北巴土灵丹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联社,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长阳有21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加入了联社,下属专业合作社基地总面积10万亩。
“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自于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经营。”巴土灵丹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李杰说,多年的摸索让他明白,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
为了重点加强财务管理,2016年4月,联社在宜昌市农业局的帮助下,引进和运行了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系统软件,13家专业合作社财务被纳入了该软件管理,为联社的成本核算、账务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财务规范管理的成就,引来了投资者的青睐。”李杰说,目前,浙江农通投资有限公司准备投入5000万元,与联社共同发展中药材。
规范管理为发展“提速”
据统计,我市有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安装了统一的合作社财务软件,实行了财务电算化。这是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让合作社发展有章可循,全市各地经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发了合作社管理规范文本,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营服务、财务核算、档案归集等规章制度,有力促进了合作社管理规范化。”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说。
近年来,市农业局按照农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依托粮食、蔬菜、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引导规范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眼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行为规范化建设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市农经局局长刘方春介绍,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指导工作中,该局从以往的重数量转变到重质量建设上来,针对合作社组织存在的能人社、公司社、老板社等产生的组织运行不规范情况,要求建成良好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办社的运行机制。
财务规范是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核心。针对经营主体尤其是合作社组织没有财务或财务不健全的普遍现象,市农经局抓住建立会计核算不放松,下大力气帮助有基础的合作社建账核算。要求国家示范社、省级示范社及市级示范社,要求独立设账、独立核算,并装配农民合作社专用管理系统,实行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
合作社管理离不开领头羊,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市农业局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合作社人才培养,开设了规范化建设主题班教学,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创业工程、职业技能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
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23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2家、省级136家、农民合作社联社36家,发展速度、质量和总量均居全省前列。(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方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