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讯(通讯员彭彰雨)“我们村有两个合作社,一个是光荣桥村山桐子专业合作社,一个是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16年成立以来,合作社共发展了500亩山桐子、300亩黄豆、100多亩油菜、129亩茶叶、50多亩毛豆,同时带动非社员村民种植了1500亩山桐子、253亩茶叶。”宣恩县高罗镇光荣桥村党支部书记兰江英说。她同时也是这两个合作社的主导者和带头者。
高罗镇光荣桥村有7个村民小组,348户11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截至2016年还有40户尚未脱贫。为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光荣桥村村民自发成立合作社,以“三种模式”——土地入股模式,使农民变股东;租地模式,使农民变工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合作社优先吸纳流转土地、林权地的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在培育产业的同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光荣桥村山桐子专业合作社更是运用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宣恩分公司为合作社免费提供山桐子种苗与肥料,在山桐子挂果收益后,公司、农户及合作社再按比例分红。不仅如此,没有入社的村民,也可以由公司免费提供树苗与肥料,自己种植山桐子,合作社按市场价予以收购。
据了解,光荣桥村非入社村民目前发展山桐子1500余亩,涉及农户287户,全村40户尚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每户平均种植2至4亩。在合作社基地上务工的贫困户达30余人,平时工资每天60元,抢收毛豆时每天70元。
为保证全年土地不荒芜,产业不断收,光荣桥村率先运用以短养长方式进行立体种植。在种植山桐子与茶叶的基地里,套种油菜、大头菜、毛豆、黄豆、花生。这样不仅能使茶园得到有效管理,还能用卖毛豆、黄豆、花生等的收入来维持合作社运转,更保障了村民有工做,收入不断。
“虽然山桐子目前还未挂果,但套种的毛豆一年最多可以收3次,上个月我们的毛豆第一次销售就达到了1.34万公斤,支出工人工资达4万多元,我们对光荣桥村的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合作社顺利运作,我们一定能够脱贫致富。”村民杨世文激动地说。
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高罗镇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和典型示范等措施,鼓励各村根据本地土地气候特点,引进特色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白柚、种草养牛、蔬菜、猕猴桃、高山蔬菜等的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等,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