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在线 > 颜安平:大学生回乡成立蔬菜合作社带领农户集体创收 返回首页

颜安平:大学生回乡成立蔬菜合作社带领农户集体创收

时间:2012-11-01 16:04来源: 未知作者:孟枭收藏
    从懵懂的大学生,到技术性农民,再到合作社理事长。年轻的颜安平大学毕业后,与爱人勇敢地选择回家务农,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带领农户们走出销售瓶颈,并且搭上厦门“农批对接”的“顺风车”,让农户们自产自销多收了“三五斗”。
  [创业]
  大学生回家种地瓜
  时下,位于同安区莲花镇罗汉山脚下的地瓜基地里,55亩地瓜正处于收获的季节,这里的“黄金莺歌”地瓜远近闻名。
  地瓜基地的主人颜安平今年27岁,是福建农林大学2010届毕业生,妻子李玉群是他的学妹,在多数农村青年想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时,他们却选择回乡务农。在莲花镇外包了100亩地,颜安平带领几十个乡亲成立了“厦门市炉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创业。
  有了技术的支持和乡亲们的经验,合作社的作物都长得不错,颜安平从台湾引进种植70多亩的“莺歌”地瓜也喜获丰收,夫妻俩给这种口感很好、金色香甜的地瓜取名“黄金莺歌”。
  [瓶颈]
  丰产不等于丰收
  蔬菜获得丰产,但并不意味着丰收。农户们因为缺乏市场经验,盲目跟风种植,缺乏宣传包装意识,优质的蔬菜只能运到批发市场,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收购商。
  “去年基本赚不到钱。”颜安平说,以“黄金莺歌”地瓜为例,去年的价格为1块多1斤,还需要自己找市场,造成不少地瓜滞销。“很多地瓜只能拉到店里去代销。”颜安平说,农户们滞销的蔬菜、地瓜,大多只能拉到批发市场,请批发商代销,每100斤还要付4元钱。
  白白辛苦一年却没赚到几个钱,受到挫折的颜安平有些迷茫。
  [破解]
  转变观念解难题
  就在颜安平困惑不已的时候,他得到了同安区工商局的指导。颜安平转变了传统的销售观念,将地瓜注册了商标,并对地瓜采取分级包装,推向不同的市场。
  据颜安平介绍,按照工商部门的指导,他在每100公斤的地瓜里,挑出30公斤优质地瓜,采取错峰上市,延长地瓜采收期、分级销售等方法进行销售。精包装地瓜一推出,就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价格也层层攀升,“黄金莺歌”地瓜销售开始“回暖”。合作社的其他蔬菜效仿了这一做法,成效都不错。
  有了优质的蔬菜和不错的市场反响,今年,在同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夏商集团还来到同安,与合作社签订了蔬菜直供基地协议,将合作社3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夏商蔬菜的直供基地。
  如今,颜安平的“黄金莺歌”已供不应求。“订单收购10吨,常常只能给他们8吨。”颜安平笑着说。
  [突破]
  农户增收3成
  今年7月份,在同安区工商、农业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炉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了全市首批9家“农批对接”的合作社之一。
  “这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产自销,不用经过批发商了。”颜安平说,如今合作社在中埔批发市场有了自己的批发摊位,改变了以往批发商从农民手中收购蔬菜的情况,简化了流通环节。
  “这样不仅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市民。”据颜安平介绍,他们将蔬菜直接拿到批发市场销售,不仅节省了许多成本,增加了收入,销路也不愁了。此外简化了流通环节后,市民的“菜篮子”成本也随之降低。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60多户增加到了现在的102户。“入批”3个月,颜安平粗略一算,相比去年的销售模式,合作社农户的收入净增了近3成。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