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海盐,阳光照耀着大地,温润的风儿携着一股股爱的暖流拂过人们的心田……冠名捐赠50万元,成立全市首个“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促进基金”;232名志愿者组建2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夜间安全巡逻、踊跃无偿献血、主动与贫困学子结对帮扶……海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慈善大爱,把温暖源源不断地传向四方。截至目前,各类公益慈善捐款共计219.70万元,其中个人捐款29.21万元,单位捐款190.5万元。
成立全市首个村级慈善“促进基金”
设立生产扶贫成效奖,对通过“造血型”救助摘掉“三低”贫困帽的家庭和与受助脱贫户结对帮扶的农技义工等给予奖励;举办村级慈善帮扶基金运作交流暨培训和慈善义工培训班各一期……在县慈善总会今年的工作表上,记者看到了这些安排,全部费用源于“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促进基金”。
去年11月29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县慈善总会签订了出资设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促进基金”的协议,并将首期50万元“促进基金”的支票递交给县慈善总会,用于支持村级慈善事业的发展。这是全市首个“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促进基金”。
“促进基金”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出资50万元设立,今后每年注入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海盐县“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中的宣传培训、“慈善阳光”工程、村级义工服务项目等各类慈善活动,以促进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开展。
“做慈善是件快乐的事情,作为本土金融机构,我们更有义务回馈社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做一点善事和实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包永良说。
423颗爱心帮扶弱者传递温暖
今年春节前两天,漫天飞雪降临海盐,寒风刺骨,而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新海社区居民李春华家中却是一片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
这一天,西塘桥信用社的几名工作人员带着大包年货,揣着浓浓关心来到李春华家慰问。“你们那么忙还抽空过来看我们,真是太感谢了。”李春华脸上带着笑容,“我现在病情正在好转,孩子他爸也回来了,现在一切都在好起来。”
李春华是四川汶川人,嫁到海盐有12个年头,丈夫离家多年,她只身一人带着丈夫前妻所生的13岁智障女儿和自己亲生的8岁儿子勉强度日,她还患有晚期肠癌,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去年8月13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得知了李春华的艰难处境后,第一时间在全社员工中发起捐款倡议,工会主席张建华说:“全县农信机构的423名员工反响强烈,争先捐款,共筹得善款37060.5元,当天就全数送到了李春华手中。”
为了给予李春华长久帮助,西塘桥信用社专门组建了一支由20多名党员和团员组成的义工服务队,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尽力帮助他们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员张龙凤说:“我们不仅会定期上门探望帮扶,还会为两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能因为贫困让孩子的童年失去色彩。”
232名志愿者服务社会彰显大爱
去年4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了党员、团员志愿者服务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壮大,目前,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经拥有2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志愿者也从42人增加到232人。
参加社区夜间安全巡逻队,为灾区义务宣传募捐活动,积极组织义务献血,与贫困学子结对子……一年多来,志愿者们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不计回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点滴善行汇成了大爱。
在去年海盐县创建国家级卫生文明县城之际,志愿者们投身创卫工作,印发宣传创卫知识资料2000份,主动包干打扫环境卫生,为创卫贡献一份力量。另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澉浦镇镇中村结对共建,开展了送思路、送知识、送贷款等活动,并捐资建立村文化活动室,配备相关文化设施,有力推动该村的经济、文化发展。
“一个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完美体现。”包永良说,“作为一家胸怀海盐、情系三农的本土银行,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及时伸出我们关怀的双手,给予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帮助,展示海盐农信人的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