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房舍 > 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许多农民在政府出资帮助下,盖起了又安全又敞亮的新房三探贵州农村危房改造 返回首页

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许多农民在政府出资帮助下,盖起了又安全又敞亮的新房三探贵州农村危房改造

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

时间:2012-06-07 16:00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2008年7月,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几年下来,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怎***的实际效果?有什么经验?还面临什么问题?
    一探:效果怎么***?
    万户试点开花结果,改造提速助民安居
    山清水秀,掩映其中的小洋楼青瓦白墙,远望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协和乡杨柳村,活脱一幅水墨画。
    “危房改造后,路通了,村子也变得干净、漂亮,村里现在搞农家乐的有上十家,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王朝文乐呵呵地说,自家新居是黔西北民居,风格独特,政府给设计的,建房还补贴了2万元。
    这是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改造前,全省有农村危房192.4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3.16%,绝大多数位于交通******差、偏远落后的山区、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2008年7月,贵州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先后开展了“万户试点”和“扩大试点”。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在全省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并通过“整县(市、区)推进”带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止到2011年底,已改造完成102.5万户,占全省农村危房的53%,极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
    “改造2000户危房需新增建筑业劳动力就业16万个工作日,需新增建材行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工作日10万个,其中一半来自返乡农民工。”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光荣说,“危改”,还促进了农村就业,有效扩大了农村对水泥、家电等***关行业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农村的投资和消费。据测算,中央每投入100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可带动社会总投资7200万元,带动建材业需求约4080万元,带动关联产业需求2800万元。新建改造1户农村危房可带动装修、家具等需求1.4万元。
    按原计划,贵州要到2016年才能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了能尽快助民安居,在2011年贵州两会上,贵州省委、省政府亮出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新的时间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贵州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农民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危房里面,等到8年以后再改造完,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乃至心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贵州决定提前两年完成危房改造。即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每年改造40万户。
    “这些年农村变化最大的就是住房。”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说,2008年初,贵州遭遇历史罕见特大冰冻灾害。当时,麻郎村200多户人家中,有近30户仍住在破旧不堪的危房里,冰雪重压更让这些房屋摇摇欲坠。“那个冬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最担心的就是冰雪半夜压垮他们的房子,造成人员伤亡。” 而2011年初再次遭遇冰冻灾害的麻郎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近30户人家几乎全部住进了坚固温暖的新居。“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和孩子的住房安全了。”麻郎村村民陈广华说。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贵州省调查总队公布了这***一组数据:全省农村群众对危房改造工程支持率达94%,工程模式总体满意度达93.97%,工程质量进度总体满意率达89.51%,综合满意度达89.07分。
    二探:具体如何做?
    加减统筹整合资金,“改治结合”系统推进
    贵州境内沟壑纵横,石多土少,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喀斯特出露面积占61.9%。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贵州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居住******差的状况还比较严重。
    农村危房改造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涉及困难群体多、面临倒塌危险的危房比例高。任务艰巨,民生急迫,贵州“危改”如何突围?贵州省探索出了一套加减统筹整合资金、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结合(“改治结合”)系统推进的新经验。
    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瓶颈,对贵州而言,困难更甚。通过“一加一减”,贵州有效化解了资金难题。“加”就是实施“财政补助+农民自筹+整合资源”的危房改造策略,加大中央和省财政转移资金对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省市县各级财政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投入。鼓励村民自筹资金,大力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同时,赋予县级政府对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关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权,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减”就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先解决最困难、住房最危险农户的住房改造问题。率先改造重度危房、五保户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树立干部群众信心。2010年,贵州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基本消灭茅***房”的目标,同时各地从严控制危房改造面积,引导群众量力而行建好自家房屋。
    2008年到2011年,国家下达中央补助资金40亿元,贵州省级财政已匹配资金33.08亿元,市县匹配资金27.61亿元,有力保障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走在遵义市湄潭县农村的小路上,路边那一座座漂亮的黔北民居依山傍水而建,轻巧秀丽,坡面屋、小青瓦、***墙、雕花窗、红柱子,看似统一又各具特色,屋旁就是自家的茶园。
    合同村邓家寨村民李秀莲美滋滋地告诉我们:靠着新建的民居,开着自家的农家乐,这几年我们湄潭农民并没有“住着别墅喝稀饭”,建上了新房又鼓起了腰包,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湄潭县,漂亮的黔北民居让农民发展起了旅游,农村危房改造与经济发展***辅***成、***互支撑。
    近年来,贵州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小城镇建设和培育乡村旅游产业***结合,协调推进,创造了贫困山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的新经验。
    三探:未来咋推进?
    严格监督保公平,适时调整促推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记者了解到,一些乡镇干部因农村乡土观念太重、碍于情面等导致了危房改造工作***现少数优亲厚友和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事***发生。不少干部群众反映,要让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就要规范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公平。
    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杜永强谈道,危房改造工程集中安排在冬春两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工、建筑材料等需求集中,导致市场价格上涨,增加了建筑成本。危房户都在***同时间内修建房屋,使农村长期存在的互帮互助形式无法实现,危房改造只得外聘工人,使危房改造人力成本大增。 杜永强认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农户得到的政府补贴优惠恐怕会大大缩水。
    在黔东南、黔西北,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农村建筑质量和安全的管理、监督、指导极其有限。反映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上,表现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农民工匠欠缺、专业知识有限、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力、施工水平较低等等,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政府应加强农村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补充,确保建成的新房不在几年后又变成危房。
    贵州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兴骥研究员认为,政府应充分尊重危房户的意愿,不搞一刀切,防止把危改工程搞成形象工程和花架子工程;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正、透明的审批程序和公示程序,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真正危房户得到实惠;与此同时,面对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现的问题,政府要及时调整政策,确保高效推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